欢迎访问倾诉林顶尖文案网!

百家号最火的谚语俗语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刑伤过犯,终身之玷】(谚)玷(dian):玉上的斑点。指人一旦触犯法律,受到刑法的制裁,就成了终身洗刷不净的污点。

【第2句】:【货卖识家】(谚)识家:识货的人。 指真正的好货,要卖给有眼力能识货的买主。也借指真正的人才,只有慧眼人才能赏识。

【第3句】:【蝉翼为重,千钧为轻】(惯)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是三十斤。千钧:形容极重。蝉翼极轻,却把它看得很重;千钧极重,却把它看得很轻。比喻是非被颠倒。

【第4句】:【烹牛而不盐,败其所为也】(谚)煮牛肉不舍得放盐,结果把牛肉煮坏了。比喻做事因小失大,甚不可取。

【第5句】:【茶壶不强好嘴子】(惯)比喻虽然没有本事,却特别能说会道。

【第6句】:【不下高梁本,得不着老酒喝】 释义:高梁的子实可用来酿酒。比喻不付出—定代价,就实现不了预期的目标。 例句:还是那句老话,不下高梁本,得不着老酒喝。他明知道请春杉上他家去,多少得破费一点。嗑把瓜子也是钱,喝口水也得费柴禾。可他想到长远利益还是下了“请帖”。

【第7句】:【船多不碍港,车多不碍路】(谚)港:港湾。指船再多,也不妨碍水上交通;车再多,也不妨碍陆路交通。比喻人虽多,各做各事,互相之间并不妨碍。 也作“船多不碍江”。

【第8句】:【一退六二五】本是一句换算口诀,比喻推卸责任。它始创于民国初年。 之前的老秤,每斤为十六两,如成语“半斤八两”即来源于此。后更换为十两一斤的新衡器,为了换算方便快捷,有人编了《斤秤流法》普及推广。第一句就是“一退六二五”,也称“一推六二五”,说的是旧称的一两,等于新秤的六钱二分五厘。此口诀一诞生,伴随生出新的意蕴。久而久之,其原意随着旧秤的退出,被人遗忘,而次生的新意,却落地生根,甚至可以永久流传。在于以此形容当事人逃避责任,唯妙唯肖。“退”也,脚底抹油,溜之大吉;推也,嫁祸他人,找替罪羊。恰好“一退六二五”谐音“一嘟噜”,多少麻烦事,悉数向下推诿,比起“踢皮球”,意象更从容潇洒。

【第9句】:【歪嘴和尚念不出正经】(谚)比喻人由于心术不正或水平太低,会把正确的原意宣讲成歪劣的。 也作歪嘴和尚念不出好经。 歪嘴和尚念歪经。

【第10句】:【被窝里放屁——自己臭自己】(歇)指自己作践自己,使自己受到损害。

【第11句】:【凡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谚)人不能从相貌上断定他有多大的作为,就像海水无法用斗来量它的多少一样。指人的才干、学识与成就,从相貌上是估量不透的。 也作“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第12句】:【老先生】“老先生”这一称呼,感情比较复杂,一般是对年事已高有学问的人的一种尊称。特别民间把有经验的老中医尊称为“老先生”。这种称呼最早见于《史记·贾谊传》。到了明朝,把当翰林官的人称为老先生,尽管有的翰林年龄不大,但仍称之为老先生。到了清朝,则把做相国或两司抚台官员也统称为老先生。时至今日,老先生这一称谓有多种含义。它不只尊称,有时还含有戏谑和讥讽的味道。如有人在会上发言冗长且不着调,旁人劝他说:“老先生,你少说两句吧!”

【第13句】:【藕发莲生,必定有根】(谚)莲生,必定是因为有根的缘故喻事情的发生必有其根源。

【第14句】:【蜂蜜嘴,蝎子心】 释义:比喻嘴甜会说,心肠狠毒。 例句:别他妈的满口仁义道德地糊弄人了,你们这一套我全明白了。谁不知你是蜂蜜嘴,蝎子心,耍那些花腔干什么?

【第15句】:【离了红萝卜,照样办酒席】(谚)办筵席,红萝卜是可有可无的一味菜蔬。比喻离开某些无关紧要的人物,事情照样办得好。

【第16句】:【黄连】“黄连”是味名贵的中药材。这草药的名字还有什么说道吗? “黄连”这味中药是用两个人的名字命名的。据传,三国时期,名医华佗被曹操杀后,他的儿孙怕株连,逃到一个山村隐居,改姓陶(逃),世代为医。有一代陶医生辟了百草园,请了姓黄的孤儿帮助管理。 一天,陶医生之女陶连妹,在阴湿的山路边,挖了一株开淡黄白花的小草回来,种在百草园里。经过小黄精心侍理,后来繁殖成一片花圃。 这年秋天,连妹病了,口燥发烧,又吐又泻,恰巧他父亲又远行给人医病,全家急得团团转。这天,小黄给百草园除草,误将一株小花拔了,无意送到嘴里嚼了几下,苦得要命,他眼睛一亮:苦口良药呀!我已尝过,如无毒,就不妨煎给连妹试服,也许病能治好。第二天早上,他悄悄拔了一把煎成汁,给连妹服下,结果,竟把连妹的病医好了。陶医生回家知道后,经过仔细考察分析,又核对了连妹病情乃肠胃热重,此药对症,便确定这种性寒味苦、具有泻火、燥湿、解毒特效的小花草,是一味良药。因为它是连妹挖来家种,又由小黄先尝,并第一个用来治病,遂将这种中药取名为“黄连”。 后来,小黄与连妹结为夫妇,继承祖业,为民行医治病。

【第17句】:【活不见人,死不见尸】(惯)指人下落不明。

【第18句】:【张三有钱不会使,李四会使却无钱】(谚)有的人有钱却不会合理消费;有的人会享受会消费,但却手里无钱。指人在生活中,总有这样那样的缺陷与不如意。

【第19句】:【将心比心,强如佛心】(谚)佛心:佛祖大慈大悲的心。人只要能处处用自己的心去推比别人的心,就会比佛心还要慈悲。指人能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就是高尚的人。

【第20句】:【不瞎不聋,做不得阿翁】 释义:做事要睁只眼闭只眼,不可太认真。 例句:“……常言说得好:‘不瞎不聋,做不得阿翁。’这件事,皇儿你的度量和明智,真还不及皇贵妃哟!”

【第21句】:【蔓里不着饭里着】(惯)羹: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食物。比喻这里没得手,那里得手,总要达到目的。

【第22句】:【穆桂英挂帅】 释义:穆桂英:《杨家将》中人物,智勇双全,武艺高强,是人民喜爱的女英雄形象。比喻妇女承担重要任务。 例句:要充分地关心她们,继续鼓劲,不能落后,要学穆桂英挂帅,像樊梨花征西。

【第23句】:【人拉着不走,鬼拉着飞跑】(惯)指责人不跟好人学,光跟着坏人干坏事。

【第24句】:【有虎父即有虎子】 释义:父亲英雄,儿子也英雄。 例句:太宗日:“有虎父即有虎子。”遂命领兵三千迎敌。

【第25句】:【从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歇)扁:走样,含轻视意。指小看了人或片面地认识了人。 也作打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啦。 躲在门缝中瞧人——把人都瞧得扁了。 隔着门缝儿瞧人——把人看扁啦。 门缝里瞧人——把人看扁了。

【第26句】:【木头墩子踢一脚还要翻翻身】 释义:比喻人不能太老实受欺负,要反抗,要斗争。 例句:看见你那软样子,我真替你难过。木头墩子踢一脚还要翻翻身哩,嘿,你呀!你没有拳头吗?

【第27句】:【到了山里再砍柴,到了河边再脱鞋】(谚)指到了该拿出行动的时候再行动也不迟,得看准时机,不可贸然行事。

【第28句】:【出乱子】(惯)指出祸事,有麻烦。

【第29句】:【老鹰捉小鸡】 释义:形容动作又猛又狠,准确无误,手到擒来。 例句:那老鬼大出意外,早已如老鼠见到猫,缩成一团。老六怒火正上,一手捉住他的衣领,正如老鹰捉小鸡:“你有自己打算?好呀,我立刻就叫你滚!”

【第30句】:【惹了一鼻子灰】见“碰了一鼻子灰”。

【第31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释义:道:僧道修炼的工夫。魔:魔鬼,鬼怪。比喻反面力量超过正面力量,无法制伏。旧社会统治者把自己的反动统治比作“道”,把人民的反抗比作“魔”。现在比喻革命力量胜过反动势力。 例句:正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冤业随身,终须还账。

【第32句】:【敬酒不吃吃罚酒】(惯)比喻对别人好言相劝或抬举不理睬,被逼迫或受到惩罚时才肯答应。 也作赏酒不吃吃罚酒。 请酒不吃吃罚酒。

【第33句】:【乍入芦圩——不知深浅】(歇)乍:刚刚。芦圩:周围有岸堤的芦苇湖。深浅:本指水的深浅程度,转指事情的底细。指初到一地或刚做某事,不了解情况。也指说话、做事不知高低。

【第34句】:【塘怕渗漏,人怕引诱】(谚)池塘要是渗水漏水,就会干涸;人要是被引向邪路,就会毁了一生前程。 指年轻人最怕受到邪恶的诱惑。

【第35句】:【说一千,道一万,不如拿眼看一看】(谚)听别人说千道万,终究是听来的,不如自己亲眼过目,才是真切的。指耳闻不如目见,听得再多也不如目睹可靠。

【第36句】:【卸担子】(惯)比喻解除所承担的责任。

【第37句】:【头顶着星星,身背着月亮】(惯)比喻起早贪黑,辛苦劳作。

【第38句】:【大姐做鞋,二姐有样】(谚)大姐做好鞋,二姐就有样可学着去做。 指前人做出榜样,后人跟着学。也指前人取得经验教训,可供后人借鉴。 也作“大姐做鞋,二姐照样”。

【第39句】:【哑子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歇)指有苦楚,说不出来。 也作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哑巴吃黄连——口里说不出。 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第40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释义:受人一点点好处,要多多地报答。 例句:人家对我们的恩情……哪管是一点好处,都不能忘记的。老人常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啊!”

【第41句】:【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谚)火焰山:《西游记》中描写唐僧去西天取经,途经火焰山;孙悟空几经周折,借来芭蕉扇,扇灭了大火,才得通过。指世上没有走不通的路,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也作没有爬不上的山,也没有过不去的河。 没有过不去的河,没有爬不上的山。 没有爬不到顶的高山,没有走不到边的草滩。

【第42句】:【容易得来容易舍】(谚)容易得到的,舍弃也就不心疼。指艰难获得的,舍弃也艰难;容易到手的,舍弃也容易。

【第43句】:【暗室亏心,神目如电】(谚)亏心:指对不起良心。指人即使在暗处偷偷做了昧良心的事,神灵的眼睛也会看得很清楚。劝人在任何情况下不要做坏事,不然,必将受到应有的惩处。

【第44句】:【丑人多作怪,黑馍多就菜】见“黑馍多包菜,丑人多作怪”。

【第45句】:【饭瓢子过河】 释义:比喻顺水漂流一场空。 例句:“各人知趣,小心饭瓢子过河!”陈工头对外面骂了一句。

【第46句】:【笨鸟儿先飞】 释义:比喻能力低下,比别人先走一步。“笨乌”又作“笨雀”。 例句:钱要少花,力气要多卖。笨鸟儿先飞,两条腿勤快些。

【第47句】:【翻老皇历】(惯)皇历:历书。比喻按照陈旧过时的经验、规矩办事。 也作翻隔年的皇历。 翻过去皇历。 翻旧皇历。

【第48句】:【八十妈妈休误上门生意】(惯)比喻切不可放过送上门来的好事或机会。

【第49句】:【人不知,鬼不觉】(惯)形容非常隐秘,谁也没有发现。 也作人不觉,鬼不知。 神不知,鬼不觉。

【第50句】:【只有冻死的苍蝇,没有累死的蜜蜂】(谚)苍蝇不劳动,天冷时只有冻死;蜜蜂勤劳,绝不会因此而累死。比喻上天只会冻死懒惰的人,不会累死勤劳的人。劝人热爱劳动。

【第51句】:【圣人门前卖字画】(惯)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事。

【第52句】:【春梦虽好一场空】(谚)春梦虽然美好,但总不是真实的。泛指一切脱离实际的美好希望与企盼,并不能实现,仍是空的。

【第53句】:【好汉就怕病来磨】(谚)即便是身强体壮的英雄好汉,也抵抗不过疾病的折磨。指疾病对人的生命极具杀伤力。 也作英雄只怕病来磨。 硬汉子怕病磨。

【第54句】:【上门买卖好做】(谚)找上门来愿意和你做交易的,这种生意最容易成交。指送上门来的事容易办成。

【第55句】:【大晴天下雹子】(惯)雹子:冰雹。比喻灾祸突然降临。

【第56句】:【商人】现在的商人、巨贾,多为有钱人,社会地位显赫。而它的起源也是这样吗,既富且贵?说起商人,还有一段悲惨的历史。 原来,“商人”这个词,是从“商国之人”演变来的。商朝灭亡后,其遗民地位十分低下,他们既没有政治权力,又没有可耕种的土地,生活非常艰难。他们不得不东奔西跑地去做买卖,但做买卖在当时是很低贱的事情。 时间久了以后,做买卖便成了商朝遗民的固定职业。因此,周人便称做买卖的人为“商人”。 到了后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从事买卖的人越来越多,尽管并非都是商朝遗民,但人们还是称他们为“商人”,而且这个词一直被沿用至今,而且彻底改变了“商人”的命运。

【第57句】:【偏怜之子不保业,难得之妇不主家】(谚)偏怜:偏宠爱怜。惯宠的子弟守不住家业,高攀来的媳妇不会主持家事。指一味宠爱偏袒之下出不了实干的人才。

【第58句】:【狮子镇邪】我国盛产老虎,不产狮子,而被称为百兽之王的老虎没有被尊为镇邪之兽,反而由狮子来担当,这是为什么呢?这与狮子的传人和宗教传人有关。 首先,狮子作为物种传人中国的最早记载出自《后汉书》,提到在汉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5年),安息国王遣使进献狮子以及符拔等奇异猛兽。伴随着中外交往的日益频繁,更多的狮子被使节们带到中国来。魏晋南北朝也有几次西域国家进献狮子的事例,不过仍旧为数尚少。到了唐代,中国古代史上这个最为发达的对外交往时代,狮子才频繁传人中国。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人开始熟悉狮子,并撰写诗词歌赋来描写这种来自草原的百兽之王。当时,人们以能一睹雄狮风采为骄傲。 其次,异域宗教的传播大大丰富了中国狮子文化。特别是佛教的传人,与狮子的传人几乎是同时。西域多种宗教与狮子有关密切的关联。佛教以狮子吼来形容佛祖佛法的威严,用狮子来充当菩萨罗汉的坐骑;波斯古代宗教则以狮子为护法神兽,身带双翼守护着神坛或殿堂。这些内涵通过宗教传播影响了中国的民间信仰和生活习俗。借助传人中国的佛教,尤其是祆教、摩尼教等,狮子开始在中国承担起护法镇邪的重任,在中国人眼里,狮子成为威严尊贵的象征。从此在皇家陵阙、权贵门前,纷纷树立起一对对门狮;在宫廷舞台盛大庆典上,不断上演气势磅礴的“五方狮子舞”。甚至民间也以狮子为吉祥物,用来驱邪,房顶、墙头放有石狮子,门洞的门墩也雕刻成石狮子,用来镇宅。

【第59句】:【好马比君子】(谚)比:比得上。 指好的马性情温驯,通人性。

【第60句】:【无情未必真豪杰】(谚)对人冷漠、毫无热情关爱的人,不见得就是超然物外的英豪。指真正的英雄豪杰往往是富有感情的。 也作“无情未必是英雄”。

【第61句】:【一窝狐狸不嫌骚】 释义:骚:同“臊”。狐狸有臊臭味,同一窝狐狸互不讨厌臊臭。比喻坏人和坏人混在一起,臭味相投。 例句:“从表面上看来,他们父子们好像不能共事,其实是一窝狐狸不嫌骚,只要利害一致了,互相体谅着一点,还是可以合作的。”

【第62句】:【簸箕大的天,没见过几个】(惯)讽刺人没见过大世面。

【第63句】:【开一道口子,毁一座堤坝】(谚)堤坝:防水拦水的建筑物。指堤坝上如果开了口,水就会冲溃整个堤坝。比喻事情一旦开了先例,就会发展到不可收拾。

【第64句】:【一杆秤,又打得起多重】 释义:比喻一个人力量单薄,干不成大事。例句:你查账,没有一个人跟你,你一杆秤,又打得起多重?

【第65句】:今年笋子来年竹,少壮体强老来福。

【第66句】:【海里无风三尺浪】 释义:海浪总是很大的,即使无风天也有三尺高的浪。 例句:“你俩去?”齐师傅吃惊地说,“这行船走海可不是打哈哈呀!俗话说,海里无风三尺浪。又是个黑夜,险乎啊!”

【第67句】:【豆鼠子眼睛,只看出二尺去】 释义:形容人目光短浅。 例句:你真他妈豆鼠子眼睛,只看出二尺去。蒙古人船上的那个姓杨的就够你对付的。你制不住他,什么枪炮啦,渔船啦,都是竹篮子打水!

【第68句】:【寺】佛寺遍及中国各地,它是中国佛教僧人聚居和举行宗教活动的地方。 如著名的“少林寺”、“法门寺”等。那么,“寺”是怎么来的呢? 最初的“寺”并非佛教活动场所。寺,《说文》云:“廷也”,即指宫廷的侍卫人员,以后寺人的官署亦即称之为“寺”,如“大理寺”、“太常寺”等。因此,“寺”原来并非指佛寺,而是一般的官署。大理寺是中央的审判机关,太常寺则为掌管宗庙礼仪的部门。西汉建立“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称为“府”,“九卿”的官署称为“寺”,即所谓“三府九寺”。 “寺”作为对佛教僧侣基本生活和活动场所的称呼,与鸿胪寺及其掌管的事务有关。相传东汉明帝时,天竺僧人以白马驮经东来,最初住在洛阳鸿胪寺,因为鸿胪寺是招待四方宾客的国家宾馆,非僧人久居之地,后来另建居所,取名“白马寺”。这也是中国最早的第一座寺院,于是,“寺”就成了僧人住所的通称。梵语中,“寺”叫“僧伽蓝”,意思是“僧众所住的园林”。 隋唐以后,寺作为官署名越来越少,而逐步成为中国佛教建筑的专用名词。

【第69句】:【会家不难,难家不会】见“难家不会,会家不难”。

【第70句】:【和尚置梳篦】(惯)梳篦:梳子和篦子的合称。和尚是光头,不需要梳子。比喻做毫无用处的事情。

【第71句】:【千金难买老来瘦】(谚)指人到老年,最怕身体肥胖;清瘦一点,是难得的好事。 也作“有钱难买老来瘦”。

【第72句】:【宁恼远亲,不恼近邻】(谚)宁可惹恼远方的亲戚,也不惹恼紧挨的邻居。指在人际关系中,经常打交道的左邻右舍,比远居的亲戚重要得多。

【第73句】:【水沟里翻不了船,蛤蟆腾不起浪】 释义:比喻小人物成不了大事或闹不起大乱子。 例句:水沟里翻不了船,蛤蟆腾不起浪!你们这些臭鱼烂蟹来破坏俺们铁打的江山,妄想!

【第74句】:【欺软不欺硬】(惯)指欺负软弱的,不敢惹厉害的。

【第75句】:【不经一事,不长一智】 释义:不经历某种事情,就不能增长某方面的知识。说明实践能使人增长知识。 例句:“小蹄子,你走罢!俗语说:不经一事,不长一智。我如今知道了,你又该来质问着我了!”

【第76句】:【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谚)兔子打光,追捕兔子的猎狗就被煮熟吃了;飞鸟射尽,射杀飞鸟的弓箭就搁起不用了;敌国消灭,出生入死的功臣良将就被杀戮了。旧指江山稳固之后,国君就会残害功臣。

【第77句】:【景泰蓝】“景泰蓝”是一种瓷铜结合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品。制作景泰蓝先要用紫铜制胎,接着工艺师在上面作画,再用铜丝在铜胎上粘出图案花纹,然后用色彩不同的珐琅釉料镶嵌在图案中,最后再经过反复烧结,磨光镀金而成。所以又叫“铜胎掐丝珐琅”。 掐丝珐琅器是从国外传人中国的,由中国的能工巧匠们在技艺上加以改良,尤以铜胎掐丝珐琅的制作工艺最为精湛,发展成为今天所说的景泰蓝。 那么,“景泰蓝”的名称是怎么来的呢? 明代景泰年间的掐丝珐琅独领风骚,因初创时只有蓝色,因此得名景泰蓝。现在的景泰蓝工艺大有提高,增加了科技含量,造型精美绝伦,已成为馈赠国内外友人的最佳礼品r。

【第78句】:【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释义:有地有牛,一家老小过舒服的日子。这是农民的一种小农经济思想。 例句:他仍旧一心直奔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第79句】:【饥时得一口,强似饱时得一斗】(谚)指人在饥饿时得到一口饭,比吃饱时得到一斗粮食珍贵得多。 也借指在最困难时得到小的资助,比平时得到大的资助有用得多。 也作饥时一粒,胜似饱时一斗。 饥时一口,饱时一斗。

【第80句】:【五十步笑百步】(惯)两个士兵从战场败逃,退了五十步的讥笑另一个退了一百步的,说他没用。比喻与他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点,却讥笑他人。

【第81句】:【千金念白四两唱】(谚)念白:也叫白口,戏曲表演中的道白。道白可值干金,唱只值四两。指戏曲表演,唱词远不知道白难度高。

【第82句】:【阿拉伯数字】“阿拉伯数字”在我国又称“小写数字”,比起中国的大写数字简省、方便得多。它现在是世界通用的数字,发明者可谓对世界科学进步贡献大焉。 阿拉伯数字并非起源于阿拉伯国家,它的发源地在印度。印度在自然科学方面,最杰出的贡献就是发明了目前世界通用的计数法,创造了包括“。” 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那么,为什么叫阿拉伯数字呢?是因为这种数字符号和计数法产生后,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了西方,被命名为“阿拉伯数字”。

【第83句】:【戏法无真,黄金无假】(谚)戏法是幻术游戏,不会是真的;黄金有固定品桕,不会是假的。指真与假是由本质决定的,不容混淆。

【第84句】:【父母之仇,不共戴天】(谚)戴天:共同在一个天底下活着。指杀害父母亲的仇人,和自己是你死我活的关系,绝不能宽容。

【第85句】:【当面烧香,背后拆庙】(惯)比喻人前假装善良,背地里干坏事。

【第86句】:【打铁要趁热,治病要趁早】(谚)泛指办事要抓紧时机,及时采取行动。 也作“趁热打铁,趁早治病”。

【第87句】:【三更半夜】“三更半夜”指人静夜半之时,按现在的时间是夜里十二点钟左右。这个词起源于宋代。宋太宗时陈象舆、胡旦、董俨、赵昌言是好友,四人志趣相投,常聚在一起谈论至深夜:“日夕会昌言之第,京师为之语日:‘陈三更,董半夜’。”“三更半夜”一词由此形成。 古人说时间,白天与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说“钟”,黑夜说“鼓”或“更”,所以有“晨钟暮鼓”之说。古时,城镇多设钟鼓楼,晨起(辰时,今之七点)撞钟报时,所以白天说“几点钟”;暮起(酉时,今之十九点)击鼓报时,故夜晚说时间又说是“几鼓天”。夜晚还说“几更天”,这是由于巡夜人边巡行边打击梆子,以点数报时。旧时一夜分为五更,中国有副传统春联:“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这里就是用“五更”代指除夕一夜。第三更是子时,就是现在夜间十二时左右,已是深夜时分了。 “三更半夜”成为俗语,是与宋朝城市人民拥有夜生活分不开的。唐朝城市实行宵禁,北宋初年就完全解除了宵禁,宋人的夜生活开始丰富起来,改变了“日落而息,日出而作”的生活习惯,“三更半夜”也开始成为人类活动的重要时刻。可见,宋朝开夜禁是明智之举,也是社会的一大进步,不然,就不会出现“陈三更、董半夜”了。

【第88句】:【锅里有了米,不愁碗里没有饭】(谚)比喻全局生活富裕了,个人就不愁没好日子过。

【第89句】:【满肚子墨汁】(惯)形容人书读得多,非常有学问。

【第90句】:【够不着房檐怨地矮】(惯)比喻做不成事情不从自身找原因,而是埋怨客观条件不好。

【第91句】:【想吃肉又怕烫了舌头】(惯)比喻想占便宜,又怕付出代价。也比喻想干事,又害怕。 也作想吃又怕烫舌头。 想吃肉又怕烫嘴。

【第92句】:【八月十五吃月饼】“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杭州人吴自牧记述杭州风物习俗《梦华录》上,是列在《荤素从食店》条中只作为糕团点心的一个品种,像月圆形,但不一定特定在中秋来吃。且看以宋代社会为背景的小说《水浒传》、《金瓶梅》等书中,在描绘中秋赏月的宴筵上,也未见写到吃月饼之事。 “八月十五吃月饼”起自明代。明代杭州人田如成的《西湖游览志余》中记载:“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贺之义。”中秋吃月饼的习俗形成原因说法很多,流传最广的是跟元末农民起义有关的故事。 元朝末年,中原汉族人民不甘忍受蒙古族专制统治,便决定发动起义。 为了联络各地同仁一致行动,就把起义的时间和要求写在纸上,密藏在月饼馅里,馈送给志同道合的人。拿到月饼的人把饼剖开来吃的时候,发现了纸条,知道起义时间定在中秋这一天。于是各地汉族人民举起义旗,同时行动,把蒙古贵族赶回了老家。从此民间有了八月十五吃月饼的风俗。

【第93句】:【力大压百艺】(谚)百艺:各种各样的武术竞技。指在武术比赛中,只要力气大,就可战胜其他对手,压倒一切人。

【第94句】:【过河拆桥】“过河拆桥”这一俗语用来比喻达到目的后,抛弃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属于一种忘恩负义、晶行不端的行为。典出元朝。 《元史·彻里帖木儿传》记载,元顺帝至元元年,朝廷首议罢科举。参政许有壬是科举出身,因此坚决反对。太师伯颜大怒,第二天在崇天门宣读罢科举的诏书时,专门让许有壬做了听诏的班首。许有壬害怕招致祸患,于是勉强答应了。治书侍御史普化讥笑他说:“参政可谓过河拆桥者矣。”自此赋予“过河拆桥”新的含义,至今未变。

【第95句】:【起脚饺子落脚面】(谚)起脚:人出远门,离家时称“起脚”。落脚:从远方归来,脚进家门称“落脚”。 指民俗讲究远出离家前吃饺子,归来时吃面条。

【第96句】:【响锣一声,闷鼓一槌】(惯)指不管以什么形式,给一个干脆的回答。

【第97句】:【踩一头儿撬一头儿】(惯)撬:这里同“翘”,向上仰起。踩下这一头,那一头又翘起来了。比喻压制住这个人,那个人又闹起事来。

【第98句】:【赶集走亲戚——顺便】(歇)赶集:到集市上去买卖货物。指乘做某事的方便做了另一件事。

【第99句】:【小错护短,大错不远】(谚)护短:对缺点或过失加以袒护。指护短的行为只能助长错误的发展。

185562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