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倾诉林顶尖文案网!

让自己变得更优秀的歇后语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让了甜桃,去寻酸枣】(惯)比喻把好的让出去,却去寻找差的。

【第2句】:【放冷枪】(惯)冷枪:乘人不备,暗地里射出的枪弹。比喻暗中伤人,或用冷言冷语伤人。

【第3句】:放秋假的时候,我和父母收了花生收玉米,累得连腰都直不起来了。我问爸爸能不能让我在家休息半天,爸爸却说:“抢秋抢秋,不收就丢。秋天地里弯弯腰,抵上冬天跑三遭。这会儿可不是偷懒的时候啊!”(河北·行唐)

【第4句】:锅炉里的水——沸腾起来

【第5句】:黄河管不着长江——各顾各

【第6句】:【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谚)陂:地面不平坦。没有平地,就不存在陡坡;没有前往,就不存在回返。 指事物总是对立而又统一的。也指有所施就必有所报。

【第7句】:【等到黄河清】黄河水夹带泥沙,浑浊。借指等待时间太 长,没有指望。成语:遥遥无期。姚雪垠《李自成》:“如此世 界,我们负屈衔冤,实在无路昭雪。要想等到是非水落石 出,你就等吧,等到黄河清,日头从西边出来。”

【第8句】:【宰相回乡拜四邻】(谚)宰相作为当朝青树林大员,回到家乡,还去拜访邻居。指官位再大也不压乡亲。

【第9句】:老母猪拱地——嘴巴硬

【第10句】:【调书担】见“掉书袋”。

【第11句】:【胆小的怕胆大的,胆大的怕不要命的】(谚)胆小的人怕的是胆大的人,胆大的人怕的是拼命的人。指人到了连命都不要的程度,那是没人敢惹的。

【第12句】:自从我们学校开展了“家庭小任务”活动,我在家再也不当小公主了,一放学就帮妈妈干许多小活儿。妈妈高兴极了,亲着我的脸蛋说:“小娃儿勤,爱死人;小娃儿懒,扎人眼。”(河南·内乡)

【第13句】:【 车到山前必有路】到时候自有办法克服困难,不必预先 担忧。类似的:路走到尽头会转弯。叶辛《蹉跎岁月》:“事 情总算跑妥了!我早说过,车到山前必有路,总有办法的。”

【第14句】:老虎饿了逮耗子一饥不择食

【第15句】:【力气是压大的,胆子是吓大的】(谚)力气是靠不断承受压力增大的,不承受压力就出不来力气;胪量是在惊吓中练大的,不经受惊吓就出不来胆量。指人的力和胆是在艰难险阻中不断增强的。 也作“压大的力气吓大的胆”。

【第16句】:老鼠跟猫——背地里恨得要死,见面又怕得要死

【第17句】:【衙门钱,一燧烟;生意钱,六十年;种田钱,万万年】(谚)一燧烟:一股烟。衙门内挣的钱像一股烟,顷刻消逝;生意赚的钱,可享受一辈子;种田挣的汗水钱,可世代享用。指靠辛勤劳动挣的钱最踏实,最长远。

【第18句】:病入膏盲——不可救药;没法治;没治了

【第19句】:【话不说不知,木不钻不透】(谚)话不说清,别人就不明白根柢;木不钻孔,就不能穿透底层。指和人说话,一定要有透明度,不可含糊不清。 也作“人不说不知,木不钻不透”。

【第20句】:八只脚的螃蟹——横行

【第21句】:【七十不打,八十不骂】(谚)对七十岁的老人,不可用打来惩罚他;对八十岁的老人,不可用骂来惩罚他。指对于年事已高的老人,要宽容善待。

【第22句】:一次,白天只顾玩,晚上才想起写作业。我说:“天黑得这么快,要再迟黑一个小时多好啊!”坐在一旁的奶奶说我是“晴天不晒谷,雨天怨天毒”。(广西·宣州)

【第23句】:因为家穷,大伯小时候只读了两年书。他常对我说:“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你可要好好学习,不能再像我——睁眼瞎一个,拎起来不像粽子,捧起来不像糍粑的,干啥啥难啊!”(江苏·仪征)

【第24句】:【女大自巧,狗大自咬】(谚)指女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就心灵手巧,就和狗长大自然会吠叫一样。

【第25句】:我做事懒散惯了,怎么也改不了。妈妈生气地说:“你呀,真是天塌下来当被盖,干一点儿事,就累得像提不起来的稀面团,真缺乏锻炼。”(广东·化州)

【第26句】:我放学后贪玩弄脏了裤子,爸爸让妈妈给我换条干净的。妈妈数落了我半天后说:“现在穿的裤子就这一条,没换的。”爸爸接着说:“怎么,老虎下山一张皮啊?明天给孩子再买一条吧!”(山西·洪洞)

【第27句】:月光下散步——形影不离;形影相随

【第28句】:【七十二行,庄稼为王】(谚)七十二行:泛指各行各业。在各行各业中,农业生产是最重要的一行。指农业生产关系着国计民生,是重中之重。 也作七十二行,以农为本。 千行万行,庄稼是头一行。

【第29句】:【耗财买脸儿】(惯)指耗费钱财是为了面子上风光。

【第30句】:【用一只眼睛调线】过去,耍手艺的人一见面就会问对方是哪道线上的。传说,鲁班有三个徒弟:大徒弟叫张大,是石匠,使“红线”,被称为“红线上的”;二徒弟叫陈齐,是木匠,是使“黑线”的,被称为“黑线上的”;三徒弟叫李春,是瓦匠,是使“白线”的,又被称为“白线上的”。不管是石匠、木匠、瓦匠,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都是用单眼调线找直,这是为什么呢?传说,鲁班带着他的三个徒弟周游天下,到处打工。一天,他们来到赵州城南的汶水河边,看见这里河面宽、水流急,用船运送来往行人极为不便。为了解决人们的渡河困难,师徒四人就动手修起了石桥。一夜之间,一架拱形的长桥横跨两岸,百姓无不称快。这就是有名的赵州桥(实际该桥是隋朝著名工匠李春所造)。这事叫“八仙”之一的张果老知道.了,想试试石桥是否坚固,就约上仙人柴荣(周世宗)来到赵州桥。张果老倒骑着驴,驴背上的褡裢里放着“太阳”和“月亮”,柴荣的独轮车上载着“五岳名山”。二人一上桥,偌大的石桥就摇晃起来,眼看就要坍塌。鲁班一看不好,急忙跳下河,用双手将桥身托住。但张果老和柴荣在桥上震得尘土飞扬,一下子迷了鲁班一只眼。从此,石匠、木匠、瓦匠在调线时,总是闭着一只眼。

【第31句】:一个巴掌拍不响,一人难唱独板腔。

【第32句】:【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谚)指要想给别人加上罪名,不愁找不到借口。

【第33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释义:说明师父就是终身的长辈,尊师如同敬父。例句:“俗语云:‘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岂有为弟子者高坐,教师父去化斋之理?”

【第34句】:【好景难长,名花易落】(谚)好景很难长久存留,好花最容易凋落。 指美好的事物往往是短命的。也指人称心如意的生活常苦短暂。 也作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开。 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

【第35句】:【单身汉的钱多,讨了婆娘烧破锅】(谚)烧破锅:比喻生活拮据。 指单身汉一人开支小,钱就多,一旦娶了老婆成了家,不精打细算,就会受穷。

【第36句】:【鱼不进网,妻不养子】(惯)养:生。比喻事事不顺心。

【第37句】:大戏小戏一个唱法。

【第38句】:缚在线上的蚂蚱——跑不了

【第39句】:【早上不做官,晚上不作揖】(谚)作揖:男子弯腰拱手的通行礼。早上被罢免了官职,晚上就没人理睬了。指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第40句】:妈妈教育我们要勤俭节约,爱惜东西,说是“靠山也不能枉烧柴”。(河南·信阳)

【第41句】:【粪堆上长出灵芝草】在条件差的地方,出了人才。姚雪垠 《李自成》:“咱马家祖宗八代没出过排场人,轮到你捞到印 把子,这叫做粪堆上生棵灵芝草,老鸹窝里出凤凰。’

【第42句】:【不打不相识】这个俗语的意思是双方不打一场不会相识,转而发展成不仅相识,而且相好,“打”倒成了相识的机遇,坏事变好事。它源自明代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十八回》。宋江因犯案发配到江州,遇到早就想结识他的戴宗。于是两人一起进城,在一家酒店里喝酒,又遇到李逵。吃喝间,宋江嫌鱼汤不新鲜,叫酒保做几碗新鲜的鱼汤。正好酒馆里没有了新鲜鱼,李逵便去江边的渔船上讨鱼。打渔的伙计不想给,李逵大怒,与几个渔人打了起来。正在这时,绰号“浪里白条”的渔主人张顺来了,张顺水性极好,将李逵按在水里,呛得他晕头转向,不是对手。这时戴宗跑来,对张顺喊道:“足下先救了我这位兄弟,快上来见见宋江!”张顺急忙将李逵托上水面,游到江边,向宋江施礼。戴宗向张顺介绍}兑:“这位是俺弟兄,名叫李逵”。张顺道:“啊!原来是李大哥,只是小曾相识!”李逵生气地说:“你呛得我好苦呀!”张顺笑道:“你也打得我好苦呀!” 说完,两人哈哈大笑。戴宗说:“你们两个今天可做好兄弟了,常言说:不打不成相识。”

【第43句】:【狗屁不通】“狗屁不通”是一句不太文雅的俗语。对于不通事理、说话颠三倒四的人,人们常斥之为“狗屁不通”。其实这个俗语通常是指文理不通的话语或文章。那么,“狗屁不通”是怎么来的呢?原来这是一句流传中被讹变了的词语,实为“狗皮不通”。狗的表皮,与其他动物不同,它没有汗腺,但狗却长有一条比较特别的舌头,长长的、薄薄的。炎炎酷夏,狗借助于这舌头来散发体内的燥热。夏季常见到狗伸长舌头吁吁喘气,就是这个原因。“狗皮不通”,就是指狗的身体这一特点而言的。正因为狗皮密不透风,用以作床垫、椅垫,特别是狗皮褥子,可以隔潮,是冬季最佳的保暖用品。 “狗皮不通”的讹变,在于“皮”、“屁”谐音,所以就演变成“狗屁不通”。屁为污浊之物,对于文理不通的诗文或不明事理的人,用此贬之,以不雅对不雅,这意思倒是更为鲜明。所以人们将错就错,约定俗成,语虽不雅讽喻效果极佳。

【第44句】:【三贫三富才到老】(谚)三贫三富:多次的贫富变化。指人生一世,往往会经历多次的贫富变化,不会一帆风顺,一成不变。

【第45句】:下了十八层地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第46句】:【 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借指人又坏又顽固。或说:粪 坑的砖头,又臭又硬。海外张爱玲《沉香屑》:“越是破落 户,越是茅厕里的砖头,又臭又硬。”

【第47句】:【穷怕亲戚富怕贼】(谚)穷人怕的是亲戚来了招待不起,富人怕的是贼来偷盗,遭受损失。指穷家富家,都有担心的事。

【第48句】:何家姑娘嫁郑家——郑何氏(正合适)

【第49句】:【天塌下来有地接着】表示能够承受,不会有什么困难。王 统照《山雨》:“本来那边是那边,他们是他们,天塌了有地接 着,到了时候,吃亏也没他们的份!何苦替古人担忧?”

【第50句】:【凭三寸不烂之舌】具有游说的口才。明代《水浒》:“小生 必须亲自去那里,凭三寸不烂之舌,说他们入伙。”

【第51句】:【肥皂泡迟早要破】假象不能长久维持,迟早要破灭。尤 凤伟《中国一九五七》:“然而肥皂泡迟早有破裂的时候,李 宗伦还是知道了手术后脸上落下的可怕记印。”

【第52句】:【黄鼠狼在鸡窝边——不偷鸡也偷鸡】(歇)比喻品质不好的人即使不做坏事,也会被怀疑。 也作“黄鼠狼躲在鸡棚上——不吃鸡也吃鸡”。

【第53句】:【灶王爷的横批——一家之主】(歇)横批:与对联相配,贴在对联上面的横幅。旧时供奉灶王爷的对联通常是“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横批为“一家之主”。指一个家庭当家做主的人。

【第54句】:【不食人间烟火】此俗语原意指人有道气或仙气。比喻那些自命清高、超凡脱俗之人,实则脱离群众,与尘世格格不入的人,含贬义;也可以用以比喻诗文的格调超尘绝俗,含褒义。此典出自《宋史·赵自然传》:“大中祥符中,又有郑荣者,本禁军,戍壁州还,夜遇神人谓曰:‘汝有道气,勿火食。’因授以医术救人。七年,赐名自清,度为道士,居上清官。” 赵自然,原名叫王九。十三岁时得了重病,父亲把他带到青华观,许愿让他做道士。后来,王九梦见一个身材魁伟、鬓发斑白的人,自称姓阴,把自己带到高山上,对他说:“你有道气,我教给你不吃五谷的方法。”于是那人拿出青青的柏树枝给他吃。王九醒来后,果然就不再吃五谷,神清气爽,每当闻到煮熟的饭食就恶心呕吐,他只吃生果,饮清泉。听说了这件事,宋太宗召见了他,亲自问候,赐予道士服,并替他改名为赵自然。

【第55句】:【 打蛇先打头】打击为首的,击中要害。姚雪垠《李自成》: “目前咱们的战兵很少,只能将主要兵力放在南路,交你使 用,要在白羊店以南对郑崇俭亲自督战来犯的官军迎头痛 击。这是打蛇先打头之策。”

【第56句】:【软刀子杀人下见血】释义:比喻用阴险毒辣的手段害人。例句:“说到陈尚仁对付农民,手段就更毒辣了。真是‘软刀子杀人不见血’。”

【第57句】:【酱锅里煮元宵——混蛋】(歇)本指浑浊的球形东西,转指不懂道理或不明事理的人。含责骂意。

【第58句】:赶集不带钱——看热闹

【第59句】:【哭不得,笑不得】谓无法对付,无可奈何。成语:啼笑皆 非、哭笑不得。鲁迅《华盖集续编》:“然而不安分的皇帝又 胡闹起来了。简直将国家闹完,使靠天吃饭的圣贤君子们, 哭不得,也笑不得。”

【第60句】:菜篮子装泥鳅——爬的爬,溜的溜

【第61句】:【做梦吃星星——想法不低】(歇)指人想得美,却不切实际。含讥讽或责骂意。

【第62句】:【 三年等个闰腊月】意即等待机会。相关的:十年难逢闰 腊月。西戎《两涧之间》:“咱们三年等他个闰腊月,不信他 们就没有用咱的时候。”

【第63句】:【 人非圣贤,谁能无过】人难免有过错,不必灰心。浩然《艳 阳天》:“年轻人,没经过事,少锻炼呀。人非圣贤,谁能无过 呢?”

【第64句】:【饥餐渴饮,夜住晓行】(惯)饿了吃饭,渴了饮水,入晚住店,拂晓赶路。形容旅途生活十分辛苦。 也作饥食渴饮,夜宿晓行。 晓行夜住,饥餐渴饮。

【第65句】:【蛟龙归大海】谓到了能够充分发挥才能的地方。类似 的:龙归大海,虎人深山。成语:得其所哉。徐光耀《平原烈 火》:“老周这次回来,就是蛟龙归了大海,咱大队又添了一 员虎将,无论如何,今天得庆贺庆贺!”

【第66句】:【大白天说梦话】释义:说荒唐话、不实际的话。例句:“连升嫂子,你不要大白天说梦话吧,这是不可能的事儿!”

【第67句】:【 门后边耍大刀】谓背后逞能。李晓明等《平原枪声》:“老 孟大爷,这可不能门后耍大刀,要拿到当街上去耍啊。”

【第68句】:【使出浑身解数】拿出全部本领。海外陈若曦《突围》:“为 了今晚的菜,她可真使尽了浑身解数。”

【第69句】:老母猪吃碗渣——满嘴是瓷(词)

【第70句】:【狐狸精问路——没有好道道儿】(歇)道道:本指道路,转指主意、心计。指不安好心。

【第71句】:戏台上起年号——称王称霸

【第72句】:【吃子孙饭】(惯)民间认为,做坏事的人会连累子孙后代,折他们的福分,好像把子孙的饭都吃绝了。 指做坏事,赚不正当的钱。

【第73句】:【太岁头上动土】太岁,即木星。古代术数家认为太岁所 在是凶方,不宜动土建筑。此语表示触犯忌讳,胆大妄为, 或敢作敢为。香港金庸《笑傲江湖》:“你天大的胆子,到太 岁头上动土?”

【第74句】:【煞上裤腰带就充贞节女】(惯)比喻刚干了坏事,转脸就假装好人。

【第75句】:【货比三家不吃亏】(谚)买货物时,多跑几家作个比较,就能比出货物的优劣与价格的高低。指买货多问多比,自不会上当吃亏。 也作“货买三家不上当”。

【第76句】:骑驴吃豆包——乐颠了馅

【第77句】:隔墙扔蒲包儿——飞(非)礼

【第78句】:【老公鸡披蓑衣——嘴尖毛长】(歇)蓑衣:一种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多用棕制成。形容说话尖刻或多嘴多舌。含责骂意。

【第79句】:婊子立牌坊——假装正经;令人作呕

【第80句】:【拿鱼先拿头,刨树要刨根】(谚)捉鱼要抓紧鱼头,鱼就无法溜走;刨树要从根刨起,树才能彻底挖掉。比喻做事必须抓住要害,解决问题必须抓住根本。

【第81句】:【早看东南,晚看西北】以天空有无乌云推测阴晴。李准 《大河奔流》:“长松喊着:‘早看东南,晚看西北。你们看,’ 他指着西北天空一块乌云说,‘要下雨!割下的麦子赶快收 拾起来!先不要割了!”’

【第82句】:【木匠戴枷,自作自受】枷,木制刑具。谓自己做事害自己。 成语:自食其果。《北京日报》(1986,9,1):“用‘木匠戴枷, 自作自受’来形容他——最近被崇文公安分局查获的一个 外地来京木匠,真是恰当不过。”

【第83句】:厅堂里的老古董——摆设

【第84句】:【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见“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第85句】:茶馆里挂斧头——胡(壶)作(斫)非为

【第86句】:【既捅马蜂窝,就不怕挨蜂蜇】释义:比喻既敢碰硬,就无所畏惧。例句:李坚决心很大:“既捅马蜂窝,就不怕挨蜂蜇。当年包公敢铡驸马陈世美,我们还怕这些地头蛇!”

【第87句】:舅舅想再买两头猪饲养,舅妈说:“紧了没豆腐,慢了一锅浆。咱今年粗粮少,过罢年再说吧!”(河南·郏县)

【第88句】:【路通百业兴】(谚)道路四通八达,交通方便,就会带动各行各业都兴旺起来。指道路是振兴经济的命脉,要想经济飞腾,必须先修道路。

【第89句】:【窗户眼儿吹喇叭——鸣声在外】(歇)鸣:谐“名”。指人的名声在外面,广为人知。

【第90句】:【拴不到一个槽上】弄不到一块儿。申跃中《挂红灯》:“光 抓了你大叔去,也算是他应分的事。谁叫他跟人家拴不到 一个槽上呢?”

【第91句】:【 男儿当自强】男人自己要振作,奋发图强,不能依靠别 人。明代《二刻拍案惊奇》:“朝为田舍郎,献灯忠义堂。寨 主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第92句】:【软刀子割头不觉死】(谚)指使阴谋、设圈套去暗害人,会使人在不知不觉中死去。 也作软刀杀人不见血。 软刀子割头不觉疼。

【第93句】:神仙难钓午后鱼。

【第94句】:【坟墓】“坟墓”是埋葬死人的穴和上面的封土堆。坟墓源自战国以后,中国最大的坟墓当属秦始皇陵。为什么坟墓源自战国以后?原来,“不封不树”是春秋时期的墓葬制度,也就是说当时丧葬只有埋在地下的墓,而没有出现高出地面的坟,也不在墓前种树。这是为什么呢?这种制度和当时的灵魂信仰有直接的关系。春秋时期,当时的中原人认为人死后其灵魂不是在墓中,而是附在尸上。这个尸不是尸体的意思,其本意是指死去的祖先或者神灵。人死后,灵魂直奔祖先。人们祭拜“尸”,就相当于祭拜祖先。唐代杜佑《通典》卷四十八《礼八·沿革八·吉礼七》记载:“尸,神像也。……”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中释“尸”为“祭祀之尸,本象神而陈之,而祭者因主之。”即用一块木牌即神主牌来象征灵位,象征死去的祖先。正因为有尸祭民俗的存在,所以,不封不树就成了当时墓葬的主流,即有墓无坟头。因为祖先的灵魂不在墓中,就没有必要再封土为坟,并种树以示标志了。战国以后,逐渐兴起了封树之风,而且越封越大,到秦始皇陵墓达到了顶峰。而后,封土植树成为丧葬的风俗,延续至今。

【第95句】:【房东】“房东”义为出租或出借房屋的主人,与“房客”相对。那么,为什么叫房东不叫房西?因为中国自古以来,以东为上、为大,所以,东房就是上房。中国的老式房屋,一般都是一座南朝向的主屋,主屋的前面两侧再造东西向的厢房。主屋的东首房间就是上房,而上房定是主人或家中最有权威人的住房。上房晚辈和下人都不能住,就更不要说出租或借给外人住了。所谓的房东就是住在东首上房的人。可见,房东、东家都表示主人的意思。至于为何以东为主,在《礼记》中的《曲礼篇》记载:“主人就东阶,客就西阶,客若降等,就主人之阶。主人固辞,然后客复就西阶。”这句话说的是,有关主客之间礼仪的规定。从文中可以看到,“东”位就是代表主人。我们平常所说的“做东”、“东道主”中也包含了这个意思。

【第96句】:【眼里插棒槌】(惯)比喻使手段欺负人,让人承受不了。

【第97句】:野狗跑进狼窝里——没好事

【第98句】:【瞎子看西洋景——白熬工夫】(歇)西洋景:即西洋镜,一种民间娱乐活动的装置,内装若干幅可以左右移动的西洋画,观众从透镜中观赏。指白费时间、精力。

【第99句】:大伯家的小姐姐能说会道,姑姑家的小表弟却不善表达。奶奶笑着对我说:“你小姐姐说起话来有梗就能添出个叶,有苗就能说出朵花;你小弟可差远了,他是茶壶里煮饺子,肚子里有货嘴里却吐不出。”(黑龙江·哈尔滨)

18623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