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倾诉林顶尖文案网!

有关致敬屠呦呦的发言稿

佚名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有关致敬屠呦呦的发言稿(7篇)

发言稿特别注重结构清楚,层次简明;你是否在寻找“有关致敬屠呦呦的发言稿800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资料,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有关致敬屠呦呦的发言稿精选篇1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国家涌现出了一个又一个为了中华之崛起,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在不同的科学领域潜心研究的伟大科学家,钱学森、陈景润、茅以升、屠呦呦、吴孟超、袁隆平、钟南山……他们为祖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我最敬佩的科学家是屠呦呦奶奶。

屠呦呦奶奶出生于浙江宁波,她从小就刻苦勤奋,长大后成为了一名十分著名的医药学家,是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同时也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和共和国勋章。

在越南战争中,疟疾成为了比子弹、炸弹更可怕的敌人,严重影响了双方部队的战斗力,美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研究抗疟的药物,结果全都以失败告终。中国当时应越南的请求,在_和____的指示下,中国军方开始了抗疟药物。在几年的时间里,研究机构筛选了上万种化合物和中草药,但都未取得理想的结果。

1969年,中医研究院受命加入到了研究当中,当时中医科研功底扎实的屠呦呦被委以重任。接到任务后,屠呦呦全身心投入到了抗疟中草药的研究工作中,她与同事对包括青蒿在内的几百种中草药提取物进行了各种实验,但都没能取得理想的结果,于是,她又重新埋头去看医书,一天,屠呦呦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发现了突破点,于是她重新设计了新的提取方案,经过夜以继日的实验,在历经数百次的失败后终于取得了成功。

药物研制成功后,屠呦呦冒着生命危险,主动提出第一个试药,她与另外两名科研人员一起成为了首批人体试验的志愿者。青蒿素药物的研制成功,不仅挽救了我国许多疟疾患者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把它推广到全球,使其作为全球治疗疟疾的主导药物,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青蒿素因此在国际上被誉为“东方神药”。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依然有许多无法治愈疾病吞噬人们的生命,许多癌症一旦患上就等于判了死刑,至今还没有治疗它们的药物。有些疾病虽然可以得到治疗,但会留下一些后遗症,让患者苦不堪言。就拿如今在全世界肆虐的___来说吧,虽然我们已经研制出了治疗它的药物,但治愈后依然会留下后遗症,而且它还在断断续续地传播,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如果我们每个人都有屠呦呦一样不懈追求科学的精神,我想我们一定能够攻克医学上的许多难关,疫情也终将会离我们远去。

屠呦呦奶奶锲而不舍,甘于奉献的精神,以及她实事求是,执着追求科学的态度,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有关致敬屠呦呦的发言稿精选篇2

可以载入史册的时刻:瑞典卡罗琳医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和另外两名科学家分享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表彰他们在疟疾治疗等研究中取得的成就。这是中国科学家因为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而首次获诺贝尔科学奖。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世卫组织正式将青蒿素复方药物列为治疗疟疾的首选药物,“中国神药”从此在世界各地显示奇效。近两百次的失败经历,刷新了人类医药史的新里程;半个世纪的艰难求索,换来了亿万人命运的改变——中国科学家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与心怀苍生的人文情怀,值得所有人献上敬意。

中国科学家首获诺贝尔奖,是个体的功勋,也是群体的荣耀。作为一项有巨大象征性意义的奖项,它展现了中国科学家的探索态度、首创精神,展现了中国科技工作者前仆后继、精诚合作的传统,展现了中国医学科学的整体水平和人才储备,甚至表达了一个国家在科学研究领域的实力和底气。如同屠呦呦在此前获“拉斯克奖”时所言,“这个荣誉不仅仅属于我个人,也属于我们中国科学家群体”,诺贝尔奖的光芒也同样照耀其他参与青蒿素研发的研究者们,照耀那些在不同领域数十年如一日辛勤耕耘的科技工作者们,照耀那些心中怀着全人类命运的中国科学家们,无论他们是声名远播还是默默无闻。

中医药刷新了人类抗击疟疾的新高度,这是新闻沸点,也是历史时刻。中医药在西方意义上的“科学”系统中一直扮演着外来者的角色,中医药理论也常常遭遇无法进行国际评估、无法衡量价值的尴尬,中国医学与西方医学的每一点碰撞,都折射了不同文化传统、不同话语系统交流对话的复杂情境。现在,“中国神药”青蒿素对人类的贡献已经被确证,它以一个有力的角度,展现了中医中药的世界性意义,拓展了中国自然科学成果为世界普遍认可的空间,同样为中西方医学的互相启发、造福人类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

对一个国家而言,诺贝尔奖是肯定和鼓励,同样也是提醒和鞭策。围绕屠呦呦获奖产生的种种公众意见提醒我们,中国要进一步理顺科技评价和科技资源的配置机制,完善人才奖励和扶持机制,既要推出更多可以面向世界的科学家,也要学会主动引领世界的目光,投向杰出的中国科学家、投向卓越的中国科技成果。

有关致敬屠呦呦的发言稿精选篇3

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屠呦呦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无博士学位和留洋背景是“___”前的历史条件所致,落选院士则值得探究。据了解,前些年屠呦呦曾几次被提名参评院士,但均未当选。

像屠呦呦这样做出国际认可的重大科学贡献而落选院士的,在我国并非个案:“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比袁隆平晚一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的中科院上海系统所研究员李爱珍,享誉海内外的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饶毅……

这些人是因为学术水平不高、科学贡献不大而落选院士吗?答案显然不是。从上述几位“落选院士”的治学为人风格中,人们或许能得到一些启示。袁隆平至今仍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扎在水田里研究超级水稻;李爱珍数十年如一日呆在实验室里搞研究,如果不是因为她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恐怕还不为社会所知;屠呦呦除了“不善交际”,还“比较直率,讲真话,不会拍马,比如在会议上、个别谈话也好,她赞同的意见,马上肯定;不赞同的话,就直言相谏,不管对方是老朋友还是领导”(屠呦呦的老同事李连达院士语,笔者注);饶毅则是出了名的“敢讲话”,研究之余还在自己的博客和国内外媒体上撰文,批评中国科技体制的弊端、教授不听讲座的浮躁学风等。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四川大学副校长魏于全、中国农大原校长石元春、哈尔滨医科大学校长杨宝峰,虽然因涉嫌学术造假而屡遭检举、质疑,却依然稳坐院士的宝座;相当比例的政府高官和企业高管,顺风顺水地当上了院士,风光于政、学、商诸界。

作为“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两院院士的评选无异于风向标、指挥棒,具有无可替代的引领、示范作用。其评选是否客观、公正,不仅事关院士群体自身的尊严和公信力,更影响着广大科技人员的努力方向和工作热情,甚至海外留学人员的来去选择。

默默工作、不善交际、敢讲真话、贡献卓著的落选院士,涉嫌造假、擅长公关、有权有钱的却顺利当选、风光无限。两相比照,向社会传递了怎样的.信号?给公众造成了怎样的印象?

是该检讨、改进两院院士的评选标准、方法和程序的时候了。

有关致敬屠呦呦的发言稿精选篇4

她默默无闻地在研究室里潜心钻研,被世界文化理事授于"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她发现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她还撰写了《青蒿及青蒿素类药物》。她就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得者——屠呦呦!

屠呦呦,中国药学家。1930年12月30日生于浙江宁波,父亲在一本《诗经》中根据"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为他的女儿取名为"屠呦呦",从此屠呦呦与青蒿素结下了不解之缘。

儿时的屠呦呦在家乡亲眼目睹了疟疾给人们带来的痛苦,从小就对中药感兴趣的她下决心去探索其中的奥秘。

从北京医学院毕业后的屠呦呦接受抗疟疾药物研究并担任组长。她查阅了大量文献,借鉴古代用药的经验,她与工作团的成员们沉迷于实验研究中不能自拔,有时工作地忘了吃饭,还有时过夜不睡觉地钻研,虽然长出黑眼圈,但丝毫没有影响她工作的兴致。就这样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地过去了,她与工作团的成员们进行了380次实验,得出了190多个样品,2000多张卡片。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1971年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疾有效提取物,她们用汗水浇灌出了丰硕的果实,这一次的发现让屠呦呦坚信一定能发明出抗疟药物。

1972年,屠呦呦与同事们进一步了解青蒿,并从中提取了一种分子,命名为青嵩素,他们进一步发明钻研合成了双氢青蒿素。在团队们的不断合作和团结下他们针对疟疾根治,在实验室里不断奋斗,并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发明出了双氢青蒿素,这一药物的发现挽救了数百万在生死线上垂死挣扎的人,对世界作出了难以想象的负献。

面对"诺贝尔奖"这一巨大荣誉,屠呦呦总是说是属于科研集体团队的每一个人和国家科学集体的。她还坚信这一奖项会激励更多的人。

屠呦呦奶奶,您为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您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可您却那么谦虚,您是那么的默默无闻,我要向您学习这种执着坚持的伟大精神。

有关致敬屠呦呦的发言稿精选篇5

坚持梦想,不负韶华

梁芷涵

追求科学和真理的人永远不会变老。

——题记

趁着周末,我看完了《功勋》之《屠呦呦的礼物》。

这部电视剧主要讲了屠呦呦在523课题组研究抗疟中药到成功提取青蒿素的故事。在研制过程中,屠呦呦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我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由于一个组员的疏忽,实验室发生火灾,几年的心血化为废墟。屠呦呦虽然很难过、很痛心,但她忍着眼泪,没有责怪当事人屈光明,而是主动承担责任,说:“是我管理不到位,如果要说责任是我的责任……”还及时总结这次事故教训,忍着泪水为大家打气鼓劲。然后开始每日每夜地赶时间新建实验室,继续青蒿素的研究。是啊,心中有目标,有什么困难能挡住坚持向前的脚步呢?

坚持梦想,不负韶华。屠呦呦就是这样一个坚持梦想,不辜负自己努力的人。她的成功来源于她的坚持,面对困难的时候,不断的努力与突破,可能在她的心中,只有坚持这强大的信念吧!

屠呦呦让我感受到科研人员的艰辛与努力,更让我感受到了坚持的力量。

有关致敬屠呦呦的发言稿精选篇6

朱梓铭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你的名字来自于此。你用一个平凡的名字,成就了一个不平凡的故事。你,就是我的榜样——屠呦呦。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渐猖狂的疟疾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你作为科研组组长,带领团队开始寻找新药。你从历代医籍入手研究,从白天到黑夜,不辞辛劳,四处寻访老中医。在灯光昏暗的研究室里,桌上摆放着各种老旧的仪器,地上杂乱地散落着各种杂志、书籍,你忙碌的身影穿梭其中。你一会儿摆弄着桌上的仪器,一会儿又捧着书仔细地翻阅。无论何时何地,你的手中总是握着一支笔,只要脑子里闪过那么一个思路,你手中的笔就立马动个不停,手边没有纸,你就记在书上、地上、衣服上,密密麻麻的字迹很快就遍布整个研究室。

大大小小的实验已经进行了190次,依然没有令人满意的结果。面对这种状况,你没有就此放弃,一部接一部地翻阅着古代医药典籍,期盼着得到一点思绪或创意。不知不觉,被翻过的书籍已经堆成了一座座小山。功夫不负有心人,翻着翻着,终于有一行文字使你眼前一亮。在东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治寒热诸疟方》中有这样一句话:“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你当即改变了实验方案。第191次实验,在实验室众人紧张的目光下终于取得了成功!

2024年12月7日,你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演讲中,你说:“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宝库,应当努力发掘,加以提高。”青蒿素正是从这一宝库中发掘出来的。在经历了无数次失败后,你发现了它,解决了困扰人们数十年的医学难题,让世界为之震撼。

三载时光,你潜心钻研,细心耕耘,耐得住寂寞与枯燥,敢于面对世人的质疑。最终站在医学的巅峰,接受世界的瞩目。你是我们的榜样,你是中国的骄傲!

有关致敬屠呦呦的发言稿精选篇7

平凡人生创造不平凡的世界

张鑫蕾

今天,我观看了《功勋》这一部电视剧,她讲述了数位功勋获得者为了心中的梦想奋斗背后的那些故事。其中,屠呦呦是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位。

屠呦呦是一位不太爱说话、不喜欢热闹的人,但她沉迷在自己的医学梦里。她小时候因为得了肺结核,萌发了她的医学之梦,从此她便全身心投入了进去。她以身试药,却因此住进了医院,但她毫不后悔。因为她知道,她正在做的是一件关乎整个人类的事情。在抗疟疾药品没出现的时代,每年大约有50万人死于疟疾,她用几十年的时间,面对无数次的失败,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败,一次次尝试,一点点走向成功,终于研究出了青蒿素。青蒿素的出现,数百万人的生命得以挽救,而她成为人类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2024年,她被授予共和国勋章时,她在意的却是“在科学的高峰上,我还能攀爬多久?”面对荣誉,她只是摆了摆手:“得了奖、出名都是过去的事我们要好好干活。”这样的一个人,是所有人最好的榜样!

我也要像屠呦呦一样,做事精益求精,坚持不懈;对待荣誉淡然处之。现在踏踏实实学习,长大后做一个真正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当屠呦呦接过金色奖章,她的回礼是给世界的一座医药学宝库。她是一个平凡人,可她却让世界不再平凡。

19753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