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倾诉林顶尖文案网!

歇后语文案句句漂亮!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交白卷】(惯)1指考生在考场上什么也没答上来就交了卷子。2指回答不出别人的提问,或任务没完成。 也作“缴白卷”。

【第2句】:【以势交者,势尽则疏;以利合者,利尽则散】(谚)势:权势。以权势相交的,权势尽后朋友就散;以财利相交的,无利可图时交情就断。 指以权、钱相交的朋友是靠不住的。

【第3句】:【懒牛懒马屎尿多】(谚)指懒牛懒马只要一上套干活,就不停地拉屎拉尿磨时间。常比喻懒人做事,总是找种种借口少劳动或不劳动。 也作懒驴上磨屎尿多。 懒牛上套,屎尿都到。

【第4句】:下棋丢了帅——输完了

【第5句】:【半夜明灯天晓月】(惯)半夜的明灯,油将耗尽;天边的明月,拂晓时会隐去。形容事物存在时间短暂,消失很快。

【第6句】:我和爸爸一起到地里看庄稼。看见红薯长得非常茂盛,就缠着爸爸非要吃红薯。爸爸说:“不行,不行,俗话说‘六月六红薯只有鸡蛋粗’,太小了,过一段时间再吃吧!”(河南·镇平)

【第7句】:【鸭子过河——不沾水】(歇)鸭子羽毛有防水的油质物,游小时沾不上水。比喻经历风险,不受伤害。

【第8句】:【 热锅上的蚂蚁】形容心急,慌乱。清代《红楼梦》:“那贾 瑞只盼到晚,又等他祖父安歇,方溜进荣府,往那夹道中屋 子来等着,热锅上蚂蚁一般。”

【第9句】:【拣了芝麻,丢掉西瓜】见“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第10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下多大功夫,就会获得多大成果。 海外赵淑侠《当我们年轻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一 定比不努力好。”

【第11句】:【投错胎,走错行】选错了职业。台湾李敖《世论新语》: “对记者说,他干党务工作,是投错胎,走错行。”

【第12句】:半江中盖房子——从何做起

【第13句】:玻璃罩里的苍蝇——看到光明无出路;处处碰壁

【第14句】:初夏,我和妈妈回去看奶奶,买了一个西瓜十元钱。到了奶奶家门口一看,到处都是卖西瓜的,才六元钱一个。奶奶见了笑着说:“你们真是把石头往山上背。”(新疆·乌鲁木齐)

【第15句】:【坐堂医】在我国,中药店大多称“堂”,如“同仁堂”、“乐仁堂”、“同德堂”等,“同仁堂”的药全国驰名。在药铺候诊的医生叫“坐堂医生”,这是怎么回事呢? “坐堂医”源于医圣张仲景。张仲景是东汉时期的名医,他曾任长沙太守,当时伤寒等疫病流行,为了拯救黎民百姓,他身为太守仍孜孜不倦地钻研祖国医学,为民治病。尤其是公然打破官府的清规戒律,坐在办公的大堂上行医,为病人诊脉开方,办公行医两不误,还常在自己的名前冠以“坐堂行医”四字。后人写诗赞颂他“官随民愿守长沙,心涵胞于千万家。兴亡盛衰同祸福,坐堂行医惠无涯。”为了纪念张仲景崇高的医德和高超的医术,后来许多中药店都冠以某某堂,并把坐在药铺里诊病的医师称为“坐堂医”。这种称呼一直沿用至今。

【第16句】:【货卖识家】(谚)识家:识货的人。 指真正的好货,要卖给有眼力能识货的买主。也借指真正的人才,只有慧眼人才能赏识。

【第17句】:【会捉老鼠的猫不叫】(谚)善于捕捉老鼠的猫不声张。比喻精于办事的人,只求实际效果而绝不张扬。

【第18句】:【买了个母鸡不下蛋——莫不吃了不成】(歇)莫不:莫非,表示反问语气。本指若买了只不能生蛋的母鸡,即使杀了也无济于事;转指妇女即使不会生养,也无人可奈何。

【第19句】:小姨在织一件朱红色的毛衣,叔叔说道:“这颜色显得太浓了。”妈妈在一旁笑着说:“羊吃苦苦菜,各有心上爱。哪有喜好完全一样的人呢?”(甘肃·靖远)

【第20句】:【倚酒三分醉】(惯)倚仗喝了点酒就装出醉态来。指人借酒生事。

【第21句】:【干活不由东,累死也无功】东,东家,雇主。意即干活必须 符合东家的目的,才是有效劳动。或说:木匠不随东,累死 也无功。《北京日报》(1984,5,24):“事事不由东,累死也无 功。这个东就是市场信息、用户的需求。”

【第22句】:【福是自求多的,祸是自己作的】(谚)福气是自己的行动换来的,灾祸是自己的过错或恶行造成的。 指福与祸都不是外来的,而是自身行为的结果。

【第23句】:两个螃蟹打架——对上茬了

【第24句】:【生意经】“生意经”指做生意的方法和窍门。生意经源自我国春秋时期越国的大夫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了吴国之后,自己弃官经商,并写了一部叫《计然》的书,总结自己的经商经验:一是“务物完”,即要妥善保管好商品。二是“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宝”。即当东西贵时,要收存货出尽;价格便宜时,要把收购储存视如珠宝。三是“无息市”,即资金流动要迅速。他利用这些经验经商,一下子成了巨富。后来,生意人把《计然》当做必读之经典,把范蠡当做下海经商之典范,《计然》成了当之无愧、名副其实的“生意经”。

【第25句】:苻坚逃到八公山——草木皆兵

【第26句】:【千朵桃花一树生】释义:比喻兄弟姐妹都是一母所生。例句:常言道:“要打看娘面,千朵桃花一树儿生。”到明日你老人家黄金入柜,五娘也没个贴皮贴肉的亲戚,就如死了亲娘样儿。

【第27句】:【冬至吃饺子】每年冬至这天,家家吃饺子,并流传着“冬至不吃饺子,冻掉耳朵”的说法。这种习俗,源自纪念医圣张仲景。张仲景在长沙为官时,爱民如子,常为百姓除疾医病。有一年,当地瘟疫流行,他在大门口垒起大锅,舍药救人,深得长沙人民的爱戴。张仲景从长沙告老还乡时,正值寒冬季节,走到家乡白河岸边,见很多穷苦百姓忍饥受寒,耳朵都冻烂了。他心里非常难受,决心救治他们。张仲景仿照在长沙时的办法,让弟子们搭起医棚,架起大锅,在冬至那天向穷人舍药治伤。张仲景用的药名叫“祛寒娇耳汤”。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的药材在锅里煮熬,煮好后再把这些东西捞出来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状的“娇耳”,下锅煮熟后分给病人,每人两只“娇耳”,一碗药汤。人们吃下后,浑身发热,血液通畅,两耳变暖。吃了一段时间,病人冻烂的耳朵全好了。后来人们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原来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在冀、鲁、豫一带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说法。

【第28句】:快要考试了,有些同学还不努力学习,校长批评说:“现在是焦麦炸豆的时候,你们咋还没个紧张劲儿呢?”(广西·来宾)

【第29句】:二月二拜年——瞎拜(瞎掰);瞎献情

【第30句】:【锄头自有三雨泽,斧头自有一倍桑】释义:泽:雨露。锄头底下有三场雨水分,斧头下面有一倍桑叶,指勤锄地可抗旱,适时整治枝条会使桑叶茂盛。例句:“如其得法,使树头易得其条,条上易得其叶,蚕不待食,叶以时至,又其叶润厚。农语云‘锄头自有三雨泽,斧头自有一倍桑’。”

【第31句】:【卖关子】“卖关子”比喻说话做事在紧要的时候故弄玄虚,使对方着急,引而不发。说书艺人最讲究“卖关子”,每次总在说到重要关节的地方停下来,来个“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给听众制造悬念,吊足听众胃口,借以吸引听众接着下次再听。那么,“关子”是什么呢?它来自哪里?宋代时,关子通常指会计、贸易、税收、开垦土地的凭证,或者空白执照。如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载:“宣和间,亲王公主及他近属戚里入宫,辄得金带关子。得者旋填名卖之,价五百千。虽卒伍屠酤,自一命以上皆可得。”据此可知,还种关子作为提取金带的凭证,到北宋末年已成为可以买卖转让的票据了。到了南宋,政府印制的一种纸币就叫“关子”。根据《宋史》记载:南宋高宗绍兴元年(1131年),婺州出于筹措军费的目的而印造了一种“关子”。商人用现钱在婺州换取关子,然后到设在临安的榷货务兑换铜钱或者盐引(取盐凭证)、茶引(取茶凭证)等,可见这种关子有交易凭证的职能。今天我们所说的关子,已经离它的本义相去甚远了,但仍然保留了“有卖点”这个相似之处。

【第32句】:【不将辛苦意,难得世人财】释义:不合辛茹苦,就难赚到钱财。例句:“你看不会做买卖,那老爹托你么?常言‘不将辛苦意.难得世人财’。”

【第33句】:一同学不爱学习,却喜欢做家务活。奶奶说他是“气死先生,喜死丈母娘”。(陕西·安通)

【第34句】:【秦】“秦”字是人们很熟悉的一个字。然而,它的来历非同一般。传说在秦朝之前,是没有“秦”这个字的,秦朝的国号当时写做“菜”。据说,“秦”这个字是秦始皇造出来的。他造的“秦”字流传千古,武则天造的“墨”字,却是昙花一现。秦始皇灭六国之后,倨傲得意。他觉得“王”已经不能适应自己的功德,还要再找一个比“王”更高大的词,来标榜自己,于是取三皇五帝之“皇帝”二字作为自己的称号。国家也是一样,他觉得国号“琹”字不好,“一块木席上坐两个王,这怎么行?要找一个同音的字代替‘栗’才好!”但他左思右想,也没想出个好字。突然,他瞥见案头的史书《春秋》,心想,《春秋》里写的是秦朝以前的历史,而历史的后半截就是秦朝的天下,秦要占“春秋”的一半。想到这里,秦始皇便用“春”和“秋”的各半边字合在一起,写出一个“秦”字,然后传令下去,将国号“栗”改为“秦”。从此“栗国”就成了“秦国”。然而,秦始皇虽然造出了“秦”字,想天下的春秋永远是秦朝的,但他的“春秋”梦很快就破灭了,秦朝仅传两代便被起义军灭掉了。秦朝虽短,不影响秦始皇千古一帝。

【第35句】:【站在河边不脱鞋】(惯)比喻不深入实际或不做实事。

【第36句】:决了堤的洪水——横冲直撞

【第37句】:【刑伤过犯,终身之玷】(谚)玷(dian):玉上的斑点。指人一旦触犯法律,受到刑法的制裁,就成了终身洗刷不净的污点。

【第38句】:【羊角葱靠南墙——越发老辣】(歇)羊角葱:葱的一种,茎部粗大,叶子长得像羊角,味辛辣。本指老而味辣,转指人老练狠毒。含讥讽或责骂意。

【第39句】:水池里长草——荒塘(唐)

【第40句】:【清水下杂面——你吃我看见】(歇)杂面:用绿豆、小豆等磨成的粉制成的面条,下在锅里,水是水,面是面,看得很清楚。指对方想做什么事情,安的什么心,自己看得非常清楚。

【第41句】:【说曹操,曹操就到】(惯)指非常凑巧,正提到谁谁就来了。 也作口说曹操,曹操就到。 讲着曹操,曹操就来。

【第42句】:瞎猫碰着死老鼠——凑巧;好运气

【第43句】:【地没坏地,戏没坏戏;地在人种,戏在人唱】(谚)指地无好坏,只要勤耕作,多施肥,自然就能多打粮;戏无好坏,只要勤排多练下功夫,自然就能表演好。

【第44句】:【有钱难买老来瘦】见“干金难买老来瘦”。

【第45句】:【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释义:比喻事物小而齐全,可以作为典型代表。例句:那小饭馆可以说是北京市最基层最不起眼,甚而会被某些自命高雅的人视为最低级最不屑一顾的社会细胞。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其实整个北京城的阴睛风雨、喜怒悲乐,都能从那小小的饭馆中找到清晰而深刻的回响。

【第46句】:【是药三分毒】见“凡药三分毒”。

【第47句】:弟弟放学回家,高兴地对妈妈说他当上班长了。妈妈笑着说:“就你头上长牛角——比别人出格。”姥姥听见了说:“不能这么说孩子,你没听见人家说过刀削铅笔——要的就是尖?”(河南·武陟)

【第48句】:【内藏虎狼之心,外饰温恭之貌】(惯)指人内心凶残狠毒,外表却装出温良恭谦的样子。

【第49句】:【前人栽树,后人修剪】释义:比喻前人开创的事业,后人要巩固、发扬光大。例句:那年月,老一辈闹革命啃草根、吃皮带,还要流血牺牲;现在咱吃细米、嚼白馍,只不过多流几身汗。这就好比“前人栽树,后人修剪”。

【第50句】:【牛吃青草鸡吃谷,各人自有各人福】释义:各人有各人的福分。例句:“得靠运气,靠能耐。牛吃青草鸡吃谷,各人自有各人的福。”

【第51句】:小红在学校里,遇到什么不懂的问题都不敢问老师,害怕被人笑话。妈妈知道后教育她说:“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耻于问人,则无长进。你有什么不会的就应该大胆地问老师,问同学。”(河南·焦作)

【第52句】:崇祯皇帝上吊——走投无路

【第53句】:狐狸吵架——派狐(胡)言

【第54句】:【老天不负苦心人】做事肯下功夫,总会有收获。老天,也 说:皇天、上天。香港梁凤仪《千堆雪》:“老以为皇天不负有 心人,自然会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谁料得到 又是另一个峰回路转,山外有山?”

【第55句】:【人家偷驴他拔橛儿】(惯)橛儿:拴驴的桩子。别人偷走了驴,他去拔桩,结果被抓住。比喻别人得了好处,他去代人受过或承担责任。 也作人家偷牛,叫他拔桩。 人家偷牛,你拔橛子。 人家偷驴,你拔橛儿。

【第56句】:【千死万死,不过一死】(谚)千种死法,万种死法,无非就是要了这条命。指人到走投无路、万般无奈时,只有一死了之。 也作干死万死,终须一死。 干死万死,左右一死。 千死万死,总是一死。

【第57句】:高梁秆上结茄子——天下奇闻;无奇不有;不可思议;弥天大谎

【第58句】:【挂羊头,卖狗肉】谓卖假货。表面上冠冕堂皇,实际上以 坏充好。成语:弄虚作假。古华《浮屠岭》:“因为浮屠岭地 方只有单干农户,不存在什么集体农民。这里的一切都是 挂羊头卖狗肉。”

【第59句】:出须的萝卜——肚子空

【第60句】:【黄柏汁里泡过的——苦不堪言】(歇)苦:本指味苦,转指痛苦。指生活苦得不能用言语形容。

【第61句】:【揭疮疤】(惯)比喻揭露别人过去的错误或隐私。 也作揭痛疮。 揭伤疤。

【第62句】:【新来的媳妇三日勤】新到一个地方工作,总会积极一些, 时间久了,就渐渐疲塌。清代《醒世姻缘传》:“狄希陈也没 叫改姓,就收做了家人。‘新来的媳妇三日勤’,看看两口子 倒也罢了。”

【第63句】:芥子壳——打不出油来

【第64句】:【内有斗秤,外有眼睛】(谚)家里的财物多少,有斗有秤,可量可称;外人虽无斗秤,却有眼睛看得分明。指一个家的钱财多少,四邻八舍的人们看得一清二楚。也指一个人的人品行为,瞒不了周围的人。

【第65句】:【假马卖了个真马的价儿】(惯)比喻把差的当好的来用。

【第66句】:羊群里跑出头驴来——哪里来的野种

【第67句】:【茄子大一个星宿】(惯)星宿:我国古时指星座,共有二十八宿。像茄子那样大的一个星座。比喻大小是个人物。

【第68句】:【—个巴掌拍不响】发生纠纷,双方都有责任。又指力量 孤单,没有配合。成语:孤掌难鸣。清代《红楼梦》:“一个巴 掌拍不响,老的也太不公些,小的也太可恶些。”

【第69句】:【光腚拉磨——转圈丢人】(歇)腚:屁股。指到处丢人现眼。常含讥讽或责骂意味。 也作“光着屁股推磨——转着圈地丢人”。

【第70句】:出劲长劲,歇着没劲。

【第71句】:【 兵来如梳,贼来如篦,匪来如剃】篦子比梳子的齿更密。旧 时兵卒,跟盗贼、土匪一样,都抢劫人民财产,而土匪尤为凶 恶。白危《垦荒曲》:“兵来如梳,贼来如篦,匪来如剃……兵 就是匪,匪就是兵,叫谁谁也分不清。”

【第72句】:【打铁先得本身硬】(谚)指铁匠自身强壮有力,才能把铁打好。比喻处理问题或从事工作,必须自身的思想作风、才学技能过硬,才能得心应手。 也作打铁得要铁砧硬。 打铁先得铁锤硬。

【第73句】:【千金易求,信誉难得】(谚)信誉:由诚实守信获得的美好声誉。 千两黄金容易求得,信誉却很难获取。专指商场中营利居其次,树立信誉是第一位的。 也作“信誉值干金”。

【第74句】:天鹅离不开湖泊,英雄离不开人民,谁脱离了人民,谁就会失去翅膀。

【第75句】:【应声虫】“应声虫”用以比喻讽刺那些无主见、随声附和的人。明代田艺蘅的《留青日札》便说:“己无特见,一一随人之声而和之,譬之应声虫焉。”那么,世上真有应声虫么?宋代陈正敏《遁斋闲览》中有这样一段记载:北宋末年“六贼”之一的杨勔得了一种怪病,每次说话的时候,肚子里都有一个小声音在仿效。数年之间,这个声音越来越大。一个道士见到后十分惊讶,他说:“这是应声虫,如久不治,会传给妻子儿女,应当去读《本草》,读到哪味药,虫子不答应了,服用了就可治病。”杨勔照着去做,当他读到雷丸时,虫子忽然不做声了,于是赶快吃了一些,病就好了。据《中国药典》载,雷丸又名竹苓、雷应、竹铃芝,属白蘑科真菌类,有杀虫消积功能,用于绦虫、钩虫、蛔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等病的治疗。不知“应声虫”是什么怪病,但雷丸治肚子里的虫子,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应声虫是传说,传说是靠不住的。但,为我们留下了“应声虫”这一词语,比喻只知道随声附和的人再合适不过了。

【第76句】:【老太太坐牛车——慢透了】(歇)指做事进度太慢,或动作太迟缓。

【第77句】:黄鼠狼钻进磨房里——硬充大尾巴驴

【第78句】:妈妈让我写作业,我总说“明天再写吧”。爸爸听得不耐烦了,批评我说:“你可真应了那句话: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又凉来冬又冷,收拾书包过大年。”(吉林·柳河)

【第79句】:【酒不醉人人自醉】谓环境使人陶醉。明代《警世通言》: “又造百花楼一座,与玉堂春做卧房。随其科派,件件许了。 正是,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

【第80句】:【站在锅中间,看见锅沿沿;站在坡尖尖,看见天边边】(谚)人站在锅当中,只能看到锅沿;站在坡顶,就能看到天边。指人看问题,立足点高了就眼界开阔,看得很远。

【第81句】:妈妈要我做事,我不肯。妈妈说:“哼,养猪可以吃肉,养狗可以看家,养你却不知做什么?”(湖南·湘潭)

【第82句】:爸爸在路上碰见两个小学生讥笑一位老爷爷,就对他们说:“你们凭啥笑他?他食盐多过你们食米,食油多过你们食水,走桥多过你们走路。你们要尊敬老人才对啊!”(广东·化州)

【第83句】:【刀靶付与外人】(惯)刀靶:即刀把,比喻把柄。指给别人提供把柄或口实。

【第84句】:【死知府不如一个活老鼠】(谚)知府:旧时州府最高的行政长官。 知府一下了台,无官无职,在人们眼里,连只活着的老鼠也不如。旧指官场重在权势,权势在人情在,权势没人情灭。

【第85句】:【光砍树,不造林】释义:比喻只耗费,不建立基业。例句:第二件,飙字军需要有个家,战士们说得对,不能“光捉鱼,不建船”,不能“光砍树,不造林”。

【第86句】:火焰驹上路——日行千里

【第87句】:草里头的斑鸠笼里的斑鸠——不知春秋

【第88句】:隔山看见蚊虫飞——真是好眼力

【第89句】:【 功夫不负有心人】勤奋努力,终能成功。叶辛《蹉跎岁 月》:“不过,功夫不负有心人,华雯雯的脸蛋在她的精心保 护之下,确是白皙红润,光滑鲜嫩。”

【第90句】:【撒谎瞒不过当乡人】见“说谎不瞒当乡人”。

【第91句】:【舍命陪君子】下决心成全对方。老舍《正红旗下》:“是 呀,办婚丧大事的人往往倾家荡产,难道亲友不应当舍命陪 君子么?”

【第92句】:【鸦窝里出凤凰】(惯)比喻贫寒人家或条件差的地方出了人才。

【第93句】:寒假里,我和表弟回老家。表弟要吃芒果,他妈妈剥好了,表弟看看脏了一点儿,就不吃了。爷爷说:“真是进了油锅,不沾油。”(云南·澜沧)

【第94句】:【破船经不起顶头浪】经不起打击。高云览《小城春秋》: “破船经不起顶头浪,李木心上吃的那一惊,比他胸口吃的 那一拳还厉害。他挨不到三天,就咽气了。”

【第95句】:【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猪八戒为猪头人身。借指里 外不落好,被大家指责。浩然《艳阳天》:“瞧,我忙了半天, 劳而无功,还闹个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了。”

【第96句】:小明做题马虎,妈妈劝了好几次,他都不以为然。爸爸说:“水不大,冲走村庄;雨不大,淋湿衣裳。可不能忽视这些小毛病。”(河南·辉县)

【第97句】:【藕断丝不断】(惯)藕:莲的地下茎,长形,肥大有节,白色,中间有许多管状的孔,折断后有丝。 藕被切断以后,上面还有丝连着。 比喻从外表上看关系是断了,感情并未断绝。多指男女之情也作“藕断丝连”。

【第98句】:【菩提树】“菩提树”是经常碰到的一个名词,特别是影视剧中经常出现。菩提树是佛教中的圣树。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唐朝初年,禅宗六祖慧能写了这么一首关于菩提树的偈子,流传甚广。那么,菩提树到底存在不存在呢?菩提树不仅存在,而且又名“觉树”、“道树”、“思惟树”、“佛树”,属于桑科,原产于东印度,为常绿乔木。其叶呈心形而末端尖长,花隐于球形花囊中,花为囊熟时呈暗橙色,内藏小果。 “菩提”为古印度语(梵文)的音译,意思是觉悟、智慧,用以指人忽如睡醒,豁然开悟,突入彻悟途径,顿悟真理,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菩提树与佛教渊渊颇深,据传说,两千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原是古印度北部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答摩·悉达多,他年轻时为摆脱生老病死轮回之苦,解救受苦受难的众生,毅然放弃继承王位和舒适的王族生活,出家修行,寻求人生的真谛。经过多年的修炼,终于有一次在菩提树下静坐了七天七夜,战胜了各种邪恶诱惑,在天将拂晓、启明星升起的时候,获得大彻大悟,终成佛佗。所以,后来佛教一直都视菩提树为圣树,印度则定之为国树。

【第99句】:【病老虎的爪子还能搭死健牛呢】释义:比喻任何时候不能小看、轻视强大者。例句:哦,哦,老弟,八路总归是八路,莫看他们人少,又是伤号,病老虎的爪子还能搭死健牛呢!

18613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