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倾诉林顶尖文案网!

好看视频2024排名榜的谚语俗语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饿狗不离主】 释义:挨饿的狗不离开主人。 例句:周虎山心里想,对呀!“饿狗不离主”。只要那条狗真是刘大斗的,那说明土匪很可能就在盘古洞里。

【第2句】:【金钱垫香炉——各抱一条腿儿】(歇)香炉:供神佛时燃香用的器具,底有三条腿。比喻各自选定投靠的人。

【第3句】:【矮子群里拨不出将军】(谚)指从平庸或素质低劣的群体中难以选出优秀的人才。

【第4句】:【宰相回乡拜四邻】(谚)宰相作为当朝青树林大员,回到家乡,还去拜访邻居。指官位再大也不压乡亲。

【第5句】:【大水冲倒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 释义:龙王:传说中统领水族的王,掌管兴云降雨。发大水是龙王管的事情,大水把龙王庙冲了,是自家人不认识自家人造成的。比喻自己人之间由、于不认识而发生矛盾冲突,造成误会。 例句:卖瓢人差不多一下子跳起来,就像多年未见面的八辈子老姑舅亲似的,一把攥住姑娘的手,“哎呀!真是大水冲倒龙王庙,一家人不认一家人啊!原来你是公社妇联魏主任哪?”

【第6句】:【高山见官远】 释义:偏远的地方离官府远,见到当官的很难。 例句:你到俺们这山上来,可够辛苦啦!过去人说高山见官远,现在你这个官都亲自走上山来了。

【第7句】:【闻名不如交交口,交口不如对对手】(谚)听到对方的名声,不如见面和他谈谈话;见面谈话,又不如交手较量一番更为真切。指闻听不如经见,经见不如实践。

【第8句】:【一根木头做不成梁,一块砖头砌不成墙】(谚)比喻要想成事,得靠众人,不能单枪匹马。

【第9句】:【睁着眼做,合着眼受】(惯)指自作自受,不怕受罚。 也作“开着眼做,合着眼受”。

【第10句】:不怕人不敬,就怕己不正。

【第11句】:【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此语的意思是如果事前没有深远的思考、谋划,一旦危难迫近,将无法应付。此语源出《杀狗记》六:“常言道:‘人无远虑,必定有近忧来至。’作个道理,早寻个长久计。” 曹操率领四十万兵马去攻打东吴,东吴孙权召集文武百官研究御敌之策。 大将吕蒙建议在濡须口(现湖北黄冈附近)修筑船坞。许多大将反对筑坞,说:“上岸击贼,跣足(赤脚)下船,何用筑坞?”吕蒙说:“打起仗来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战无必胜,一旦发生激战,步兵骑兵白刃相接,人来不及奔近水边,又怎么来得及上船列队对敌呢?有了船坞就可以从容布置队伍了。”孙权听了吕蒙的这番话,非常同意他的观点,就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吕蒙的话是有远见的。”于是派几万人连夜开工,在很短时间内,筑成了濡须坞。 曹操大兵到来,由于东吴准备充分,这一战,曹操损兵折将而回,没有捞到任何好处。

【第12句】:【四两能拨千斤重】(谚)指轻兵器运用得巧妙,可以胜过重兵器。也比喻凡事把握要领,小可敌大,弱可胜强。 也作“四两拨千斤”。

【第13句】:【戴笼头】(惯)笼头:骡马等头上套的东西,用皮条或绳子做成,用来系缰绳,有的还用来挂嚼子。比喻被人控制,受人支配。

【第14句】:【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谚)文官尽心国事,不贪财物;武将保卫江山,不惜牺牲。指文武官员能达到这种境界,天下自然太平。 也作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怕死:文官不怕死,武官不惜命~

【第15句】:【攒钱好比针挑土,花钱好比浪淘沙】(谚)攒钱:积蓄钱财。浪淘沙:大浪冲击沙岸。指积攒钱财像用针挑土一样艰难缓慢,花费钱财像大浪冲沙一样容易快速。

【第16句】:【舍着金钟撞破盆】(惯)比喻不惜任何代价,甚至豁出性命去拼搏。

【第17句】:【一物降一物】(谚)降(xiang):降伏。一个人或一种东西,总会有另一种人或东西来降伏他。指天下万事万物,没有制伏不了的。

【第18句】:【家有梧桐树,自有凤凰来】 释义:家境好或人才出众,自然能找到好配偶。“自有凤凰来”又作“才能招来凤凰鸟”。 例句:光棍?哼,家有梧桐树,自有凤凰来!骑驴看唱本,不信……走着瞧!

【第19句】:【拣高枝儿飞】(惯)比喻巴结攀附有权势、有地位的人。

【第20句】:【两边倒】(惯)指没有主见,对两边的意见都随声附和。

【第21句】:宁愿折断骨头,不愿低头受辱.

【第22句】:【雨不大,淋湿衣裳;事儿不大,恼断心肠】(谚)指某些小事处理不妥,同样让人倍感烦恼。

【第23句】:【六月戴毡帽——不看气候】(歇)毡帽:严寒时所戴的用羊毛毡做的帽子。比喻不识时务或不看时机。 也作“六月间戴毡帽——不合时宜”。

【第24句】:路是弯的,理是直的.

【第25句】:【龙归沧海,虎入深山】(惯)比喻有才能的人找到了施展抱负的机会或地方。 也作龙归大海,虎进深山。 老虎入山,蛟龙下海。 虎进深山,龙归大海。

【第26句】:【一人不敌二人智】(谚)两个人的智谋,总比一个人的智谋高。指一个人的智谋总是有限的,群体的智谋才能全面一些。

【第27句】:【船头坐得稳,不怕浪来颠】(谚)指只要稳坐船头,就不怕风浪颠簸。比喻只要自身为人正派稳重,就不怕任何闲言碎语。

【第28句】:【好汉死在证见手】(谚)证见:事件发生时亲眼目睹的证明人。指任凭你是怎样的英雄好汉,只要证人出面证明你犯罪,你就无法逃避罪责。

【第29句】:【挣钱不挣钱,先落个肚儿圆】(谚)旧指劳力工或生意人,先不说挣钱多少,只要能吃上饱饭就满足了。

【第30句】:【舍命吃河豚】(惯)河豚:一种味道非常鲜美的鱼,有剧毒。l指拼出性命品尝河豚。2指为了得到美好的东西而不惜舍弃生命。

【第31句】:【好话说上千千万,不如实事办一件】(谚)好听的话说得再多.也不如切切实实地做上一件好事管用。 指光说不起作用,贵在拿出实际行动。 也作“好话千句,不及好事一桩”。

【第32句】:【不蒸包子蒸(争)口气】(惯)蒸口气:谐“争口气”。争气:要强,

【第33句】:【儿行千里母担忧】(谚)指儿女出门,不论远近,母亲总是牵肠挂肚,放心不下。 也作“儿行千里母担忧,母行千里儿不愁”。

【第34句】:【各人自扫门前雪】(谚)比喻人应该做好自家的事,不必插手去管别人的事。 也作各家自扫门前雪,莫管他家屋上霜。 自己各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只扫自己门前雪,莫管别人屋瓦霜。

【第35句】:运动使人健康长寿,静止使人衰弱短寿。

【第36句】:【草活一秋,人活一世】(谚)草只活一季,人只活一世。人的生命实际上和草一样,短暂而脆弱。指人应该珍惜生命,不可虚度。 也作“人生一世,草长一秋”。

【第37句】:【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释义:比喻不看外表或形式,而从实际效果判断好坏。“白猫黑猫”又作“黑猫白猫”。 例句:他自己也说不清,干脆挥挥手,装聋。而心里却自我安慰地说:“管他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

【第38句】:【有眼牙人无眼客】(谚)牙人:也叫牙客,旧时集市上货物买卖的中间人,现称经纪人。客:外地来当地购物的客商。指生意场上中间人心中有数,采购客商却不时受骗。

【第39句】:【熟油拌苦菜——由人心头爱】(歇)苦菜:~种宿根的野菜,有白色乳汁,茎叶嫩时可吃,略带苦味。 用熟油拌着苦菜,味道很不入口,却偏有人喜欢吃。指人的爱好不同,追求各异。 也作“熟油苦菜——各人心爱”。

【第40句】:【老鼠眼睛寸寸光】 释义:比喻目光短浅,只能看到近处、小处,看不到远处、大处。 例句:你们真是老鼠眼睛寸寸光了,怎么身上穿的褴褛一点儿,就定是个白日闯呢?

【第41句】:羊群走路靠头羊。

【第42句】:【羊毛出在羊身上】(谚)羊毛是从羊身上剪来的。比喻用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亏了本对自己无损失。

【第43句】:【癞蛤蟆上樱桃树,尽想高口味】 释义:讽人想得太高太美,实现不了。 例句:丁万红越听越失望,暗自骂道:“见鬼!尽他那套富农思想……我算对牛弹琴!难怪马村长发脾气的,原来他——癞蛤蟆上樱桃树,尽想高口味呀。”

【第44句】:【无名不知,有名便晓】(谚)指人不出名时,没有人知道他;一出了名,便谁也知晓。也指人交识很广,只要是有名有姓的,他都认得。

【第45句】:【水大好行船】(谚)指水势越大,船行起来越方便。比喻事态越扩大,周转的空间越宽,就越能从中得到好处。

【第46句】:【把心掏出来】(惯)指对人一片赤诚。

【第47句】:【棺材里伸手——死要钱】(歇)死:本指死亡,转指拼死,不顾生命。指人财迷心窍,爱财如命,临死还不罢休。常含责骂意。 也作“棺材里伸出手来——死要”。

【第48句】:【苍蝇碰巴掌】(惯)比喻自找倒霉。

【第49句】:【连襟】姐、妹的丈夫间互称“连襟”。连襟这个词有个发展过程,最早是自唐初骆宾王的《秋日与群公宴序》,其中记载:“既而誓敦交道,俱忘白首之情;款而连襟,共挹青田之酒。”这里连襟比喻的是朋友。 之后见于中唐大诗人杜甫,杜甫晚年寓居川东,结识当地一位姓李的老头,交情甚笃,序论起来,两家还是拐弯抹角的亲戚。后杜甫离开川东,离别时写了一首《送李十五丈别》的诗,回忆结交经过,有几句是:“弧陋忝末亲,等级敢比肩。人生意气合,相与襟袂连。”襟是衣襟,袂是袖。这是形容彼此关系密切,它还没有后来的那种关系。但为“连襟”一词的产生作了铺垫。 北宋末年,洪迈有个堂兄在泉州做幕宾,不很得意。其妻的姐夫在江淮一带做节度使,得知此事后,便写了一封荐书,荐洪迈的堂兄去京城供职。 洪迈这位堂兄很感激,托洪迈写了一份谢启,寄予妻子的姐夫,里边几句是:“襟袂相连,夙愧末亲之孤陋;云泥悬望,分无通贵之哀怜。”这里的“襟袂相连”简化为“连襟”,显然是从杜甫的诗中化来。洪迈把自己和妻子的姐夫称为“连襟”,开创了把姐、妹的丈夫互称“连襟”的首例,这是“连襟”现义一词的直接出处。

【第50句】:【打蛇不死反为仇】 释义:比喻制伏不了对方,反而成了仇敌。 例句:何朗沉吟着说:“打蛇不死反为仇!”石亮问:“你是怕不成功么?”

【第51句】:【三十六计走为上】此语指事态无法挽回,别无妙计,只有一走了事。常言说:三十六计,走为上计。“走为上”确实是三十六计之一,排在最后一计。那么,是谁把“三十六计走为上”组合成一句俗语呢? 据《南史·王敬则传》,南朝齐代,明帝萧鸾病情严重,生命垂危,辅国将军王敬则趁机谋反。明帝的二儿子萧宝卷当时正在东宫议事,派人上屋观望,见征虏亭大火冲天,王敬则大兵将至,萧宝卷吓得赶紧收拾行装准备逃走。有人报告了王敬则,王敬则自言自语,像是对着明帝父子说:“过去檀道济三十六策,走是上计,就让你们父子赶快逃命去吧!”看来王敬则虽然谋反,但没把事做绝。

【第52句】:【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谚)古:自古以来的传统。谱:标准。 老辈人如果不经常讲说民族传统,年轻一代就会失去传统的知识与道德。指传统文明要靠一代又一代人向下传承。 也作“老人不讲古,后生没个谱”。

【第53句】:【驴粪球儿——面前光】(歇)驴粪球儿:驴子的粪便,呈球形,里面是食物经消化后排泄的渣滓,而外表很光滑。形容表里不一,外表好看而实际不行或很坏。常含责骂意。 也作驴粪球儿——外面光。 驴粪蛋子——外面光。 驴粪蛋——皮儿光。

【第54句】:【少年木匠老郎中】(谚)郎中:中医医生。木匠重体力,要年轻;郎中重经验,要年老。指木匠是年轻的好,郎中是年老的好。

【第55句】:【房檐滴水不成河】(谚)比喻人的闲言碎语成不了气候。

【第56句】:【挖好肉,补烂疮】(惯)比喻用有害的办法临时解救危急。

【第57句】:【腊月生的,冻手冻脚】 释义:腊月天冷,冻手、脚。“冻”与“动”谐音。比喻人手脚不老实,好动。 例句:我对耿大田说:“你这个人,腊月生的,怎么老是冻(动)手冻(动)脚呢?”

【第58句】:【没有金刚钻,不敢揽瓷器】(谚)金刚钻:用金刚石做钻头的钻子。 手里没有金刚钻,就不敢包揽修补瓷器的活。比喻人没有某项特长,就不敢贸然承担某项任务。 也作怀里没揣金刚钻,不敢揽那破瓷碗。 手里没有金刚钻,不敢揽这瓷器活。

【第59句】:【有饭大家吃,无饭大家饿】(惯)比喻同甘共苦。

【第60句】:【捧着金饭碗讨饭吃】见“拿着银碗讨饭吃”。

【第61句】:【牛头不烂,多费柴炭】(谚)牛头没煮烂,是因为火力不够,多加些柴炭就是了。比喻办事遇到难题,多下点工夫就成了。 也作“牛头不烂多加火”。

【第62句】:【观人必于其微】(谚)指看人好坏或水准高低等要着眼于小处。

【第63句】:【占着茅坑不拉屎】(惯)指占着职位而不办实事。

【第64句】:【亲戚远来香,隔房高打墙】(谚)指亲戚邻居都必须保持距离,不过热过近,才能持久。 也作亲戚远来香,隔壁高打墙。 亲戚远来香,近邻高搭墙。 亲戚朋友远来香。

【第65句】:【打铁先得本身硬】(谚)指铁匠自身强壮有力,才能把铁打好。比喻处理问题或从事工作,必须自身的思想作风、才学技能过硬,才能得心应手。 也作打铁得要铁砧硬。 打铁先得铁锤硬。

【第66句】:【缓步当车,晚食当肉】(谚)缓缓地散步,权当是坐车一样舒适;饥饿时吃饭,就像吃肉般香美。指生活节奏放缓,悠闲自如,自是一种享受。

【第67句】:【若要佛法兴,除非僧赞僧】(谚)要想让佛法兴盛,除非佛门信徒能做到彼此敬重。指佛门信徒不互相拆台,佛法自然兴盛。比喻行内的成员能彼此尊重,该行业就必定兴旺。

【第68句】:【好汉一言,快马一鞭】(谚)指好男儿一诺千金,说到做到;这和快马只需一扬鞭就上道奔驰,不需再催促是一个理。 也作好汉一言,驷马难追。驷马:古时四匹马共驾一辆车。 好人一言,好马一鞭。

【第69句】:【拿着金碗要饭吃】 释义:比喻有好的条件不利用,却受穷或求助于人。 例句:我说:“盘山哪!你们真是拿着金碗要饭吃,这几座山场,能放多少牛羊啊!”

【第70句】:【神不知,鬼不觉】见“人不知,鬼不觉”。

【第71句】:【房檐上的冰凌柱——根子在上边】(歇)冰凌柱:雪化后房檐滴水遇冷凝成的柱形的冰。比喻事情的根源在上层领导。 也作“房檐上的冰槌——根子在上面”。

【第72句】:【兵不厌诈】(谚)厌:满足。诈:欺诈。用兵打仗,使用假象蒙蔽敌方,作为一种手段,是不厌其多的。 指在对敌时使用欺骗策略,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越妙越好,越多越好。

【第73句】:【打着灯笼没地方找】(惯)形容非常好,非常难得。 也作打着灯笼都找不着。 打着灯笼都难找。

【第74句】:【不知道哪块云彩有雨】 释义:比喻目前的情况还不好判断。 例句:六伯着急了:“我说呀,这会儿还不能去,咱还不知道哪块云彩有雨呢!”

【第75句】:【打油诗】“打油诗”指内容和词句通俗诙谐而不拘平仄韵律的旧体诗。 打油诗的起源与打油活动无关,“打油”是一人名,姓张,当然,打油诗源自张打油。 据宋代钱易《南部新书》载,在唐代,南阳有个读书人名叫张打油,平时很喜欢民间俚曲,虽然文字俚俗,登不上大雅之堂,但由于它明白如话,却也受到了村民的欢迎。有一年冬天,村里下起了鹅毛大雪,村民们很高兴,便请张打油写首咏雪诗。张打油望着纷纷扬扬的大雪,吟了一首诗:“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又有一次,张打油在一个衙门的墙上也写了一首咏雪诗:“六出飘飘降九霄,街前街后尽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县官一见大怒,立刻派人把他抓来。张打油说,他可以写出更好的诗。县官便以当时南阳被围为题,命他作诗。张打油当即吟道:“天兵百万下南阳”。县令一听,大喜道:“有气魄!”张打油接着吟道:“也无救援也无粮,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爷的哭爷,哭娘的哭娘。”从此,张打油远近闻名。 当然,这些都是趣谈,咏雪诗才是张打油的代表作,整首诗没有一个“雪”字,却把雪景写得活灵活现,生动活泼,有动有静,看得见,摸得着,如临其境。不然也不会流传至今。张打油为我们创造的这种“打油体”,至今为人们喜爱和模仿。

【第76句】:【错认定盘星】(惯)定盘星:秤杆或戥子上标志重量为零(起算点)的星儿。指对事情判断错误。

【第77句】:【富则盛,贫则病】(谚)人有了钱,一切都会兴盛起来;人贫穷了,做任何事都不免遭遇困难。指钱财往往可以支配甚至改变人的命运。

【第78句】:【隔山买老牛】(惯)没看见牛,就买下了。比喻不见货物就盲目成交。也比喻不了解实际情况就做决定。

【第79句】:【一人飞升,仙及鸡犬】(谚)一个人成仙飞到天上去,家里的鸡狗也都跟着成了仙。本指一人成仙,全家都随着上了天;后借指一人当官得势,沾亲带故的人都借势发了迹。 也作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一人成佛,鸡犬升天。

【第80句】:【牛无力拉横耙,人无理说横话】(谚)耙:平整土地的农具。牛疲累无力时就胡乱拽耙,人到理屈词穷时就蛮不讲理。指人说话蛮横是因为他不占理。

【第81句】:【三朝媳妇,月里孩儿】(谚)三朝(zha。):三天。刚娶过门三天的新媳妇,就要抓紧引导;刚生下一个月的小婴儿,就要进行教育。指家庭教育,贵在及早。 也作三朝的新妇,月子的孩儿。 三朝新妇婆引坏,月里孩儿娘引坏。

【第82句】:【梦是心头想】(谚)睡觉所梦到的种种情景,往往是人清醒时心头想到的。指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幻是人的心理作用。 也作梦从想中来。 梦现心头事。

【第83句】:【有钱的王八大三辈】(谚)王八:乌龟,骂人语。旧指卑劣的小人只要有了钱,在乡邻的眼中就被抬高三辈,受世俗的恭维。

【第84句】:【只要桨花齐,不怕浪花急】(谚)桨花:用桨划船时溅起的水花。划船时只要大家动作一致,水浪再猛也不怕。比喻齐心协力,就能克服困难。

【第85句】:【四两棉花八把弓——细细弹】(歇)弓:弹棉花的绷弓儿。弹:谐“谈”。指仔细地倾谈。 也作“四两棉花八张弓——细细地弹”。

【第86句】:【左说左有理,右说右有理】(惯)指人善于诡辩,怎么说都有理。

【第87句】:【远怕水,近怕鬼】(谚)旧指人逃离险境时,最怕大河挡道和暗鬼跟踪。

【第88句】:【一个女婿半拉儿】民间有一俗语,叫“一个女婿半拉儿”,它源自唐朝。 在中国古代,朝廷为了巩固其统治,常采用“和亲”的办法,即把公主远嫁番邦,结为亲家,以避战争。唐朝尤为突出。唐朝前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大唐帝国经济文化繁荣,为边疆各族人民所仰慕。开明的唐太宗又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被全国各族人民拥戴为“天可汗”。当时,少数民族酋长都以娶唐朝公主为荣,唐太宗也以许配公主作为密切民族关系的纽带。 公元788年,唐德宗以咸安公主嫁回纥可汗。回纥可汗恭敬地回信说:“昔为兄弟,今婿称半子也。陛正若西戌,子请以兵除之。” “婿称半子”说法一出,立刻被人们接受。不久,刘禹锡作文引用说:“乃命长嗣,为君半子。”“一个女婿半拉儿”的俗语原来是历史上民族团结的产物。 不过,时至今日,此说有些过时,国家提倡计划生育,独生子女已占到家庭的绝大多数,生儿生女已不再计较了。

【第89句】:【蜜月】新婚是幸福的,人们把新婚用甜蜜来形容,称为“蜜月”,极为贴切。那么,它与蜜有关系吗? 公元6世纪时的爱尔兰有个叫克尔特郡的部落,部落首领有个女儿名叫爱丽丝。爱丽丝天生丽质,既美丽又大方,王公贵族的公子们纷纷向她求婚。 爱丽丝爱吃蜜糖,那些向她求婚的王公贵族就纷纷挑选上等的蜂蜜送给她。 后来,爱丽丝爱上了一位年轻英俊、温柔且英勇的王子。于是,她叫人把那些送来的蜂蜜酿成了香甜可口蜜酒,等到结婚那天用来款待所有的来宾。 但蜜酒多得婚宴上都没喝完,这对幸福的夫妻又喝了一个月才把它喝完。新婚佳期,王子和公主喝着香甜的蜜酒,幸福极了。因此,他们将新婚的第一个月称为“蜜月”。后来,人们便用这个词来表示结婚之后,夫妻共同度过的第一个月。

【第90句】:【撞倒南墙不回头】(惯)形容人固执,不知变通或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也作撞到南墙不回头。 碰到南墙不回头。

【第91句】:【天落馒头,也要起早去拾】(谚)指机缘再好,也要靠自身的努力才能成功。

【第92句】:【口有蜜,腹有剑】(惯)指嘴上说得好听,心里暗藏杀机。 也作“腹中剑,口中蜜”。

【第93句】:【扎空枪】(惯)比喻办事落空。

【第94句】:【锅里煮娃娃——熟人熟食】(歇)本指被煮熟的食品,转指熟识的人。

【第95句】: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第96句】:【家丑家丑,家家都有】(谚)指家庭内部发生丢人败兴的事,是家家都难免的。

【第97句】:【才说了嘴就打了嘴】(惯)说嘴:自夸,自我吹嘘。刚夸了口就出丑了。 也作“说嘴打嘴”。

【第98句】:【两物相形,好丑愈见】(谚)人或物,只要两两放到一起比较,好的丑的,自会看得很分明。指比较是识别人与事物的最好办法。

【第99句】:【开了话匣子】见“打开话匣子”。

18812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