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倾诉林顶尖文案网!

烧寒衣佳句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 烧寒衣是什么时候烧

寒衣节,每年农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

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寒衣节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

同时,这一天也标志着严冬的到来,所以也是父母爱人等为所关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注意事项焚烧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坟前进行,讲究在太阳出山前上坟。

有的地方习惯在门前焚烧祭物。雁北许多地方及晋中的平遥等县,傍晚妇女要在门外放声大哭。

临县旧日传有一诗:“粘纸成衣费剪裁,凌晨烧去化灰埃。御寒泉台果否用?但闻悲声顺耳来!”既描述了送寒衣的情景,又对其传说效应提出了质疑。

儿女们守孝,穿三年孝服。孝满之年的十月初一日换穿常服。

先人的迁坟合葬等仪式,民间也总是习惯在十月一日进行。

【第2句】: 十一烧寒衣怎么来的

烧寒衣——蝶之梦阴历十月初一的早上,天就变得灰蒙蒙的,又阴又冷的。

到了中午,气温有骤然下降,好像在提示人们今天是焚烧寒衣的日子,不要忘记了那些离我们而去的亲人。 街上纸扎店里的生意兴隆起来了,每个店铺门前都摆张大桌子,上面摆满了各式各样的寒衣:红、绿的、黑的、紫的……西式的、中式的;有版印成套加工的,也有纸扎艺人裁剪糊制的。

南来北往的人中不少上前挑选自己喜欢的寒衣。不,应该是按亡人生前的穿衣习惯选择购买。

小时候,每到寒衣节,奶奶总要用烧纸剪制十多套寒衣,让哥哥弟弟在夜色渐浓的时候,到大门外焚烧。先烧一件没有夹棉絮的,扔到马路中间,据说是送给那些孤魂野鬼的。

其它的就边烧边呼唤亡去的亲人来拿。再后来就是妈妈们给奶奶剪制寒衣了。

对于烧寒衣,我一直认为是迷信,一贯都不去关心。然而今年我却惦记着给妈妈、奶奶买寒衣。

我的心中如天空一样阴沉,给妈妈挑了她最喜欢的红衣黑裤,给奶奶选了一身紫衣。然后就和姐姐、姐夫一起驱车去老家母亲坟前焚烧。

在夜幕降临的时候,我们来到母亲的坟地。虽然夜色已浓,但还可以影影绰绰地看出一些景物来。

小路旁那将干枯的蒿草时不时地缠绊我们的脚,还有那几乎成了光秃秃的苹果树,枝条寂寞地挺着,在深蓝的天幕上映下黑色的印痕。母亲坟茔周围的杂草有两尺多高,我们只能深一脚浅一脚地走着,不时发出“吱吱嗤嗤”的声响,还有那一人多高的芦苇,顶着白色的缨絮静静地呆立着。

我们走到坟前,看到的是被风吹雨打日晒而弄得七零八落的花圈,多半都斜躺在地上,只有两个在那干枯的五谷身架的陪同下歪斜地立着。我借着暗淡的夜色,想看看前不久我给母亲种的月季、百日红,可无奈眼前一片凌乱,一派萧瑟,我辨不出它们的身影。

我静静地立着,想到母亲去年的今日还躺在病床上,顽强地和病魔做斗争,渴望着康复的那一天,可今日……我的心头不由得一酸,眼泪夺眶而出。 姐夫点燃了寒衣,还有冥币,火光划破黑暗在跳跃。

我多么希望在火光里看到妈妈那坚强开朗的脸庞,然而除了火光还是火光啊!我呼唤着:“妈妈,天冷了,我们给你送寒衣来了!”姐姐也含泪呼唤着:“妈妈,快给你拿寒衣来----”我们的叫声在空旷的田野上回荡,可不知道长眠九泉之下的妈妈能否听到。在这萧瑟的野外地下,妈妈一定好冷好孤独啊!有谁能陪她玩牌?她又能和谁一起扭秧歌、打太极呢?一向喜欢漂亮衣服的妈妈再也无法穿漂亮的衣服了……火光在我的泪眼里闪烁,我的思绪在火光里飘荡。

我默默地念叨:“但愿有个冥国,妈妈能在那里和阳世一样地开心生活,我们焚烧的冥币和寒衣妈妈都能收到,在那里过上无忧无虑的富裕生活……” 离开妈妈的坟地,路过村子的时候,看到了点点火光,我知道那都是给亡人送寒衣的。星星点点的火光中闪烁着无限的思念与哀思。

火光闪啊闪,思念飘啊飘……。

【第3句】: 十月一烧寒衣什么来历

农历十月初一的晚上到亲人坟墓上祭奠烧化,在洛阳,这种习俗叫做“烧寒衣”。

市民俗文化研究会专家介绍,“十月一烧寒衣”的习俗传说是由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流传下来的。

相传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全国征调民夫修筑万里长城,以抵御北方民族入侵。在豫东杞县,青年范杞梁刚刚结婚,便不得不与妻子孟姜女分手去修长城,谁知这一去便没了消息。孟姜女决心北上寻找丈夫,她历尽艰辛,终于在农历十月初一到了山海关。长城蜿蜒起伏,荒草中白骨累累。孟姜女又惊又怕,便痛哭起来,这一哭竟把长城哭塌了一段,塌下的土石中竟也有白骨。孟姜女认定丈夫的尸骨就在其中,便欲把带来的棉衣烧了,又怕那么多的冤魂把丈夫的棉衣抢去,她便用灰土在棉衣周围撒了个圈,才点火烧化,并祷告丈夫:“天冷了,你就把这身棉衣换上吧。”

194497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