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倾诉林顶尖文案网!

关于惊蛰的古诗(关于惊蛰的古诗30首)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春雷响关于惊蛰的古诗,万物长”关于惊蛰的古诗,惊蛰时节正是大好关于惊蛰的古诗的“九九”艳阳天关于惊蛰的古诗,气温回升,雨水增多,气候逐渐变暖,万物开始复苏。

  惊蛰,古称“启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蛰伏在泥土中的动物开始出来活动。

  每到了惊蛰时分,气温回升较快,害虫出动,这时人们也开始忙碌起来,因而有“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的说法。

  惊蛰怎么来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其实,“蛰”就是“藏”的意思,冬天到了,很多动物躲起来冬眠,叫入蛰;到了第二年大地回春时再钻出来,叫做出蛰。

  大地回春之时,雷声渐多,旧时人们认为动物之所以可能从蛰伏中醒来,是由于由雷声惊醒的,因而,就有了惊蛰的说法。

  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惊蛰有啥特征?

  惊蛰后,雨水渐多,气温乍寒乍暖。

  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

  描述的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呜叫、燕飞来的时节,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

  惊蛰要做什么?

  惊蛰要吃梨

  因为惊蛰后天气明显变暖,人们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而梨子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这时吃梨,对身体很有滋养作用。

  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风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

  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

  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惊蛰要蒙鼓皮

  惊蛰是雷声引起的。古人想象雷神是位鸟嘴人身,长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锤,一手连击环绕周身的许多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惊蛰这天,天庭有雷神击天鼓,人间也利用这个时机来蒙鼓皮。

  惊蛰要“打小人”驱赶霉

  惊蛰民间习俗“打小人”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

  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惊蛰要抒发内心不忿很多人都将“打小人”神化,其实此纯粹是民间习俗而已,打小人的用意在于透过拍打代表对头人的纸公仔,驱赶身边的小人瘟神,宣泄内心的不满。

  大部分人去打小人,一般目的是求新一年事事如意,而被“打”的对象,主要是二奶以及工作上的“金手指”。

  打小人的目的,就是要希望他们知难而退及抒发个人内心的不忿。

  惊蛰诗两首

  《惊蛰》长卿

  陌上杨柳方竞春,塘中鲫鲥早成荫。

  忽闻天公霹雳声,禽兽虫豸倒乾坤。

  《惊蛰》(左河水)

  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紫红。

  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

  本文由学国学网(公众号:lexueguoxue)发布

1481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