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倾诉林顶尖文案网!

佛心禅语的文案抖音经典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禅语人生】有人站在山脚下,有人站在山顶上,虽然所处的位置不一样,但他们眼中的对方却是同样大小。

【第2句】:滴水临终考查峨山,看他是否了悟生死真谛。峨山回答“只管睡去吧!”——人生如梦,人的来去有如睡觉与梦醒一样,峨山的回答表明,他已悟出了生死真谛。

【第3句】:【禅心佛语】人的生命,实际上就是心对境,对外在的一个事物,内心会起一个反应、判断、感受,这个内心的感受就是我们所谓的“痛苦”或“快乐”。

【第4句】:【禅心佛语】企业只有实现营销才能实现利润,其他都是成本。企业最大的成本就是,没有训练好的员工,那些不会做销售的员工。

【第5句】:感恩是一种善行,我们要感恩一切善待自己的人,感恩世间万物,并且要知恩图报。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大智慧。

【第6句】:贪本性者彼则清净,若清净者,彼则究竟,若究竟者,云何有贪?云何有说?《大宝积经》卷四,无边庄严会

【第7句】:【禅心佛语】夫妻幸福的条件,不是建立在金钱的互赖,而是对彼此感情的终生信任。美满家园的建立,要建立在坦诚互谅上,猜忌怀疑会毁掉辛苦建设的家。

【第8句】:【禅心佛语】菩萨殿若恢复旧观,对于弘法事业和振兴戒律,都有极密切的因缘。

【第9句】:【禅心佛语】夫众生处处执着,一言执着,便有能所。就能执一面言,无非妄念。就所执一面言,便是诸法。

【第10句】:得意者趣于浮言,悟理者趣于文字。法过言语文字,何向数句中求?是以发菩提者,得意而忘言,悟理而遗教,亦获得鱼而忘筌,得兔忘蹄也。——《大珠禅师文案》

【第11句】: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人,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楞严经》卷三

【第12句】:人生亦应如此,在生活强迫我们付出惨痛的代价以前,主动放弃局部利益而保全整体利益是最明智的选择。智者日:“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第13句】:悟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向最高的地方去找,不从平易的地方去觅;向外去找,不朝自己内心发掘,因此,便迷入悟中,为了追求悟,又陷入迷中去了。——耕云先生

【第14句】:【佛心禅语】世间苦难,能启动人的爱心;只要有一分付出,就会有一分感动。

【第15句】:第二种人有担当、有责任心,而且往往目标明确,会一直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向上攀登,而一旦有所获得时,却舍不得放下,只会拖着越来越重的行囊,艰难上路。

【第16句】:烦恼的根源一般人在发生事情或面临一个新的境况时,常易生起患得患失之心,这就是烦恼的根源。

【第17句】:【经典佛语】所有的输和赢都是人生经历的偶然和必然,只要勇敢的选远方,你也就注定选择了胜利和失败的可能。人生的关键在于:只要你做了,输和赢都很精彩.

【第18句】:【禅心佛语】做人要像做水一样,水无色无形无味。它因器而变,遇圆则圆,逢方则方,直如刻线,曲可盘龙。水因机而动,因动而活,因活而进,故有无限生机。

【第19句】:【禅语人生】心理健康很重要;有个性但不张扬,扎实工作不轻易抱怨,正视自己缺点,正视自己缺点,坦诚接受别人意见。

【第20句】:丈夫运用无碍.不为戒律所制,持犯本自无生,愚人被他禁系。(南朝·梁)宝志《十四科诵持犯不二》

【第21句】:【圣经文案】228因今天在大卫的城里,为你们生了救主,就是主基督。(路2:11)

【第22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乃至梦中,尚不忘失菩提之心,况复觉时。《胜天王般若经》卷二

【第23句】:【禅心佛语】恋爱象是地震,不可预测,有点吓人,可一旦他们安全度过,又会觉得自己竟是那么地幸运。

【第24句】:【禅语人生】心累,就是常常徘徊在坚持和放弃之间,举棋不定。烦恼,就是记性太好,该记的,不该记的都会留在记忆里。

【第25句】:今欲昌明因果之事理,及其实行之方法,必先从事于家庭教育。而家庭教育,又须以妇女为主体。盖世有贤母,方有贤子。《印光大师文钞续编·示殷德增母子法语二则》

【第26句】:乃佛乃祖,在教在禅,皆修净业,同归一源。入得此门,无量法门悉皆能人。(宋)真歇清了《角虎集》卷一

【第27句】:【佛心禅语】正如一首诗所描述的那样:“手把秧苗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心地清静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第28句】:【禅心佛语】从自己的过失中吸取教训是聪明,从别人的过失中吸取教训是智慧。

【第29句】:【禅语人生】重昏巨散,翳动定明,不可随,不可畏,随之将人向恶,畏之妨修正法。

【第30句】:【禅心佛语】梦中所见的境并不是真实的。就好像在梦中一般,由于我们心的迷惑,将各种的外境安立了各种的名相,但事实上这些境并不是真实存在的。

【第31句】:一念一天堂,一念一地狱一念光明就是佛,一念黑暗就是鬼。这个心,一念的善,就造天堂的因;一念的恶,会结地狱的果。

【第32句】:【禅心佛语】世间一切皆因缘所生,说法当然也离不开因缘,所谓“法不孤起,仗缘而生”。

【第33句】:【禅心佛语】突然不加思索的想起死,是不必要的,重要的是正视它、认识它,并接受死在一步一步接近我们的事实,却又能平安、喜悦地活下去。

【第34句】:【禅心佛语】所谓,舍得舍得,必须有舍才有得,同样要有所得,必然会有所失。人生在世,有许多东西是需要放弃的。只有学会放弃才能有所获得,才能登上人生的巅峰。

【第35句】:如有情世间、器世间未净,修治成清净,庄严佛刹行。《大般若现证庄严论》

【第36句】:如饭一粒熟,余粒即可知。诸法亦复然,知一即知彼。《大乘密严经》卷下

【第37句】:【禅心佛语】李碧华说过:什么叫多余?夏天的棉袄,冬天的蒲扇,还有等我已经心冷后你的殷勤。

【第38句】:【禅心佛语】如来众经禁戒律法,凡有八亿四千万卷,为一切之良药,治人身、口、意,疗人生、老、病、死耳。

【第39句】:有的时候,痛苦和烦恼不是由于得到的太少,而是因为拥有的太多。拥有太多,就会感到沉重、拥挤、膨胀,就会患得患失。

【第40句】:有一种让心灵复归平静的智慧,便是禅。禅是与生命与灵魂的相约,禅是要人活得明白,从而放下。平常生活,无一不含禅机,顿悟,便能成佛。

【第41句】:【禅心佛语】好男人经得起诱惑,好女人耐得住寂寞。夫妻之间的搭配往往是互相弥补:骄傲的女人大都嫁给了卑微的男人,骄傲的男人娶的大都是卑微的女人。

【第42句】:慈悲的心可以沟通无限的能量;慈悲的行为可以引发无限的能量;慈悲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场。

【第43句】:【禅心佛语】慧缘上师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发心做功德,必得好福报。

【第44句】:【禅心佛语】群山环抱蕴宝莲清风独朗,深夜寂谬;古刹林立,青灯古佛。青灯古佛,夜半钟声。澄心明镜应空玄抚意寻心,刹那生灭。以为着落,却落一边。

【第45句】:既然要教育人群,就必须“隐恶扬善”。人与人之间相处,切莫评长论短,应该多赞美别人、尊重对方,彼此表彰人性本善的光辉,以建立美好的社会。

【第46句】:【禅心佛语】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人好的时候要找一条备胎,人不好的时候要找一条退路;人得意的时候要找一条退路,人失意的时候要找一条出路。

【第47句】:是适时取舍,拿得起,放得下,进得去,出得来。好比拥有一条私人游艇,用时才用,不用时没必要随时背在身上,否则就成了负累。

【第48句】:【佛心禅语】不要太肯定自己的看法,这样子比较少后悔。当你对自己诚实的时候,世界上没有人能够欺骗得了你。

【第49句】:【经典佛语】造物所忌,曰刻,曰巧。万类相感,以诚,以忠。(大巧若拙,大拙若巧;至诚至敬,天人感应,敬至无求,同至无分。)

【第50句】:把生命都耗费在名利上,到头来只能是一场空。清闲自在才是生命的至宝,它使我们远离空虚,不受世俗伤害,让我们看到生命的本真,找到人生的快乐。

【第51句】:自力修行,扬汤止沸,使尽解数,全无效果;他力救度,釜底抽薪,不动声色,锅冷灶凉。

【第52句】:【禅心佛语】或者可以不见,或者可以相见,若是终究离散,不如此生不见;或者可以相惜,或者可以相离,若是烦恼相对,有如此生未见。

【第53句】:【禅心佛语】如同磁铁吸引四周的铁粉,热情也能吸引周围的人,改变周围的情况。

【第54句】:生活中的智慧可以被写成书,但你不能简单地照着书上写的智慧去生活,因为生活只能是鲜活而灵动的,同样,你也必须保持灵活而敏感的心。

【第55句】:【禅心佛语】奉承有如轻吹的北风般令人心情愉快,但是,它却不是使帆张扬起来而触动船开航的一阵风。

【第56句】:忍辱不是缩头乌龟忍辱也是多余的,根本就没有辱,你忍的是什么?行菩萨道,就要觉悟、平等、慈悲。受辱生嗔,斤斤计较,那有什么慈悲可言?

【第57句】:【禅心佛语】处世箴言:于社会,看主流,想本质;于别人,看忧点,想长处;于家庭,看老小,想和睦;于自己,看缺点,想健康。

【第58句】:【禅心佛语】近来世界人民遭难,杀劫之重,皆是果报所遭;每每劝世人要戒杀放生,吃斋念佛者,也就是要大家免遭因果轮回之报;诸位须当信奉,种植善因,成就佛果。

【第59句】:【禅语人生】一旦开悟,爱力会经由你流到你的朋友、爱人、任何你想到或关心的人那里去。

【第60句】:【禅心佛语】佛子行:耐得住寂寞、挻得住痛苦、挡得住诱惑、经得起折腾、受得起打击、丢得起面子、忍得住污辱、顶得住压力、杠得起责任、放得下生死、此时正是修行时。

【第61句】:【禅心佛语】生命,不是身体,而是心性;人生,不是岁月,而是经历;幸福,不是状态,而是感受。

【第62句】:走在这平常的生活,平常的理解,平常的对待,用一份乐观和光明,创新一种新的生命格局,指导生活,成为人生一种自然而然的率真,恬淡,安详。

【第63句】:【佛心禅语】做企业要把死而不亡的精神搞清楚,才能做到基业常青。最没有文化的人说的就是:人死如灯灭。人要做到死而不亡,才是境界。

【第64句】:古人谓:“道在己求,不从他觅。斯言尽之矣。”——《天目中峰和尚广录》

【第65句】:【圣经文案】265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约13:34)

【第66句】:日月照诸花,无有恩报想,如来无可取,不求报亦然。《文殊师利问经》卷下

【第67句】:【禅心佛语】人生一回,风雨一场,即便摇曳,不妨坚强,那一阵阵突如其来的风,不过是平常,经历并默然无怨,转眼就是阳光。

【第68句】:【禅心佛语】好的工厂,出产好的成品;坏的工厂,冒黑烟、排污水、制造脏空气。人心就如工厂,有时慈悲喜舍、福慧双修,有时贪瞋邪见、嫉妒怨恨。

【第69句】:让别人一步,实际上是让自己一步。我们的生活圆满了,工作圆满了,这才是真正的圆满。如果我们的生活没有圆满或工作其一没有圆满,另外得到一个圆满有什么用?

【第70句】:一个人如果没有脚只是一个人不便,要是有双脚却不走正路,那不知会害了多少人?毁了多少家庭?

【第71句】:人生其实并不复杂,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若因琐事之争、微利之诱、果腹之欲,就无端丢弃快乐心情、平和心境、健康心态,终究得不偿失。

【第72句】:一个人若失去信心,就无法产生毅力、勇气。如何才能获得别人的信赖?我们应该降伏疑心,建立自我的信心。

【第73句】:【禅语人生】周国平《论幸福》:一个人要获得实在的幸福,就必须既不太聪明,也不太傻。人们把这种介于聪明和傻之间的状态叫做生活的智慧。

【第74句】:【禅心佛语】当你的错误显露时,可不要发脾气,别以为任性或吵闹,可以隐藏或克服你的缺点。

【第75句】:【禅语人生】心胸豁达开朗的人,凡事看得高远,不会被眼前的得失所蒙蔽;心中狭隘的人,则处处与人比较、计较,徒增烦恼,往往不能成事,成不了大器。

【第76句】:【佛心禅语】不论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不论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悔恨。

【第77句】:若想在世间成就事业,一定要先成就自己的品德;要成就品德,必须先从“随时随地尊重他人”的基础做起。

【第78句】:念如磐石,持守一心抱定宗旨,一志不移,任他八风吹来,尔当岿然不动。只此法门,真可一生直截了当。世之最可珍贵者,精神也。

【第79句】:生命之间需要对话,但不一定需要语言,和自然握手,和天地拥抱,随处结祥云。

【第80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无有一心一行空过,不向萨婆若者。《胜天王般若经》卷六,平等品

【第81句】:【禅语人生】一切事提得起放得下,心就无挂碍;一切事提不起放不下,心就有挂碍。

【第82句】:【禅心佛语】精进勇猛,有大愿力,难的会变为易。疏散放逸,悠悠忽忽,易的也变为难。

【第83句】:【圣经文案】93吃素菜,彼此相爱,强如吃肥牛,彼此相恨。(箴15:17)

【第84句】:【禅心佛语】此心即是佛,佛即是众生。为众生时此心不减,为诸佛时此心不添。

【第85句】:【经典佛语】“道法自相”是在进修的道中所使用诸法的特性。“基”的部分,合理地理解蕴、界、处及所有的缘起法。“道”的部分,最重要的是要理解六度诸法的各自特性。

【第86句】:不见身,不见心,心无所念,是名菩萨真实精进。(古印度)龙树《大智度论》卷十七

【第87句】:对物质的过度贪求和不合,常常成为束缚自己的枷锁,守财人的眼中除了财,便再也看不到其他东西,因而失去了生命中其他的乐趣,甚至生生世世都为财所困。

【第88句】:【禅语人生】修行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呢?修行是对自我生命的改造,只有良好素质的人,才有资格往生西方净土。

【第89句】:【禅心佛语】佛说: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第90句】:人之知足,不是劝人不进取,人知足,不可谓不追求,知足,是一种境界、一种意识、一种欲望,也是一个本能标准、一个基本心态、一个幸福指数。

【第91句】:欲望的无穷来自人心的贫穷,心灵充实的人懂得“喜舍”才是真正的富有。

【第92句】:【禅心佛语】是以莫造爱,爱憎恶所由。已除缚结者,无爱无所憎。爱喜生忧,爱喜生畏;无所爱喜,何忧何畏。

【第93句】:听话、说话要完整,不要只拣前一句、后一句,合起来刚好尖尖的刺进人心,创伤也就不可弥补。

【第94句】:【佛心禅语】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自性迷即是众生,自性觉即是佛。——《坛经》

【第95句】:【禅心佛语】外在的境界是变幻无常的,我们的心也往往起伏不定,修行就是训练我们的心,让它不管对外在的变幻还是内在的起伏,都能平等视之、平静视之。

【第96句】:掬一杯淡茶,捻一缕清风,把忧伤摊开,将心放逐,在微笑中淡然。不去在意纷扰,不去忧虑明日,放下一切执念,素心如简,待莲花开尽后,便是清欢。

【第97句】:不结良因与善缘,苦贪名利日忧煎。岂知住世金银宝,借汝权看数十年。(东晋)跋陀罗(《十六大阿罗汉因果见颂》)

【第98句】:【禅心佛语】自性本自淸静,本不生灭,本自具足,本无动摇,能生万法,欲觅无上自性,须识自本心,见自本性,融其性中取,否则别无二法。

【第99句】:除了学习实际的教育,在现实生活中,踏踏实实地发挥自己的良能外,最好能以身作则,将自己的经验及所了解的道理教导他人。若能如此,则能增长真实的善根。

184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