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倾诉林顶尖文案网!

人生七年句子迷

文心雕龙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人生七年》有哪些意义

片子中十几个孩子,精英家庭的孩子无一例外还是精英,中产家庭的孩子依旧是中产,底层的孩子也还是穷人。

唯一一个改变命运的,是那个读书特好的,是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版,通过知识成为精英阶级。

那些灌心灵鸡汤说努力什么的或者顾左右而言他的,却不肯说出唯一正确的方向就是知识改变命运,他们不是傻就是坏。

所以现在是穷人家庭的,看到了吗,知识改变命运,不要信什么素质教育,那是想让你的孩子和你一样继续当穷人。尤其是你可以看到那些精英家庭的孩子们也是接受精英教育,而不是那种快乐教育。

【第2句】:人生七年的介绍

《人生七年》(又称7up)由迈克尔·艾普特执导,BruceBalden、JacquelineBassett、SymonBasterfield等出演的一部由ITV出品的纪录片。迈克尔·艾普特从1964年开始拍摄的纪录片系列的第一部。迈克尔·艾普特在1964年为英国BBC电视台拍摄了记录片《7Up》,采访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小孩子,他们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是上层社会的小孩。此后每隔七年,艾普特都会重新采访当年的这些孩子,倾听他们的梦想,畅谈他们的生活。四十九岁知天命,看尽岁月流逝,看穿沧海桑年。本片综合了被访者七岁、十四岁、二十一岁、二十八岁、三十五岁、四十二岁、四十九岁及五十六岁多年的访问精华。《人生七年》荣获2006年英国电影学院奖和金卫星奖提名。

【第3句】:人生七年的介绍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文库豆全人生七年观后感人生七年观后感1这是一部让人由衷赞叹的纪录片,以其独特的拍摄题材和视角,成为影像纪录史上的奇迹。

1964年,著名导演迈克尔·艾普泰德MichaelApted还是刚入行没多久的小伙子,他决心拍摄一部反映英国人生活和西方人文的纪录片,于是他采访了一大批英国各地的7岁的小孩,用摄像机记录下来他们的音容笑貌,采访他们谈及自己的生活现状和心中的愿望,最终选定了14个小朋友的影像集合出品1964年的“成长系列之7岁篇”。以后每隔7年,迈克尔·艾普泰德就再次找到当年那14个孩子,记录下此时的他们,7年时间的人生历程,7年来的他们的人生变化和对生活的感悟。

到XX年为止,这个成长系列从1964年开始的7岁篇,拍摄了14岁篇,21岁篇,28岁篇,35岁篇,42岁篇,49岁篇,一直到56岁篇。对于普通人来说,很难看到自己的成长轨迹,甚至当我们人到中年,回头看时,我们7岁、14岁时的样子已经变得模糊不清,我们更是不可能看到别人的成长历程。

在看这部纪录片的过程中,看到随着岁月的流逝,看着社会和时代的沧桑变化,看着14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变成发福秃顶的中年人,看着他们经历事业上的变化,爱情婚姻生活的变故,有一份难言的感受涌现在我的心头。知道这个纪录片,还要感谢一个博友anny在我的博文“命运天注定”后面的留评:同意你所说的,《56Up》已经说尽了,西游记也说了,孙悟空再怎么变花样,也逃不脱五指山。

这激起了我的好奇心,去网上搜这个"56up",发。

【第4句】:《人生七年》观后感,童年时光折射人生吗

看这部纪录片的初衷,是为了教育孩子而做的。

孩子没有什么兴趣,我俩却很高兴地看了。这部纪录片,从14个孩子的7岁时拍起,每七年一次。

目前为止,已经拍到了他们2023年也就是56岁。时间跨度大,人生轨迹清楚。

本来导演的初衷,是想了解家庭背景、社会阶层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可是,看这部片子,我们却看到了不同的人生:人生是由多元因素造就的,家庭背景、社会阶层、性格、追求、目标的设定、自我调适与改变、婚姻等等因素,都是造成一个社会人的重要成分,他们的幸福与满足,他们的困惑与挣扎,都是在不知不觉中造成的。

我谈谈自己的感受:【第1句】:社会阶层并不是完全不可逾越的,但是要有很大的跨度,却是不大可能的:下层可以上到中产,但很难到达上层;中产可以到上层,也可能因为某些原因,沦到下层;但上层终究还是上层。Nick通过自己的努力,从农场主的儿子成为了美国一所大学的教授;下层的SUE从小就希望改变,通过努力,跻身中产;中产的NEIL却因为一个不算成熟的选择,从此生活无着落,一生相对境遇不好,等等。

上层社会的人,志向高远,见识广博,从小他们就接触不一样的教育,所以凤凰终归是凤凰。当然,除非他们不努力,可能会沦落到中产的行列。

但是,一般来说,越是上层社会,他们对子女的管束越严格,孩子们也学习更加努力和刻苦,他们认为他们肩负着改变社会的责任,所以更加认真、执着。现在看来,我们应该多关注这类人的生活,他们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可能对我们更有意义。

【第2句】:人们也许从来都想象不到,父母、家庭对于一个孩子的终生影响。在影片中,我们看到了各类孩子不同时候的不同眼神:有的孩子因为父母分开,被放在带有慈善性质的寄宿学校里,一生都带着无助,这种无助一直影响着他们;有的孩子因为父母分开,被送到国外,无论条件多么优越,她感觉到被抛弃,不开心;有的孩子因为小时候跟父母没有很多的交流,对那段感情相对陌生。

相比较而言,在家庭和睦的环境中成长的孩子,他们得到父母的陪伴更多,在人生中更从容、自信。可以看出,父母对孩子的陪伴,与孩子的沟通是多么重要,这些影响孩子的性格,也影响他们的未来生活。

【第3句】:步入婚姻的早晚,相对决定他们的人生成功与否,也决定他们的生活品质。这个在影片中特别明显。

来自下层社会的三个女孩,其中的两个,19岁就结婚了,她们的此后的生活,就是生育子女、经营家庭、离婚、再婚、更早的有身体疾病等,另一个,因为希望先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其后再考虑感情的事情,她的生活就好很多,虽然她也经历了后来的离婚、再婚,但是一切还是相对完满,她得到了她想要的生活。因为她更加清楚,过早地涉入婚姻,可能给自己带来羁绊,所以她作出了不同于同伴的选择。

【第4句】:人生中的重要决定一定得慎之又慎。NEIL自小是多么自信、可爱的小孩,可是当他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决定退学并重新考,这个决定对于他来说可能是人生最失败的决定。

他后来没有考上,父母也很不理解他的决定,他从此多年流浪在外。虽然很多年之后,他做上了志愿者性质的议员,但是他一生的贫困、潦倒,都跟那次不算谨慎的决定有关。

试想,如果他读完了那个普通的大学,那么他的一生一定不同:虽然也可能很普通,但是起码是安宁的,会有家庭,有孩子,有稳定的收入,可惜他却流离失所,度过了暗无天日的多少日子。【第5句】:家庭的稳定,是人们成功的重要保障。

片中的大部分人,尤其是中产阶级和上层社会,他们的家庭好像更加稳定、美满,离婚的相对较少,他们的事业发展也相对更加顺利。不知道什么原因,可能他们的婚姻是在他们年龄更大的时候进行的,所以相对理性,也更加稳固。

他们与伴侣一起更和谐,事业也更有成就。【第6句】:在片中,我看到了英国的发达。

他们的下层人的生活,可能是我们国内很多中产的生活;他们的中产,也就是我们的上层了。物质的富足,环境的优美,人们的生活质量,都是我们国内很多人不能企及的。

记得每次回国,初到的第一天,你会感觉到处都是灰灰的,那居民楼,感觉就像是贫民窟,当然一两天就都能适应了。有时候,朋友们对生活的那种满意,让我有种井底之蛙的感觉。

说实话,人家的社会还是太发达了。我们需要多少年才能赶上。

【第7句】:片子给我们展示了活生生的人生成长轨迹,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也突然害怕人生的衰老与死亡。

因为片子是连续的,你突然能看到一个人从少年到青年,到中年,人神似,但形已经不太似。你觉得,任何人都会衰老,上层、中产、下层,谁都不例外。

人生是那么短暂,你要面对亲人的离去,你得面对慢慢的身体老化,体型的变化,容颜的巨大变化,对生活的承受力,等等。这会儿,才会真正感觉,人的衰老就在眼前,还有死亡。

惧怕的感觉,悲哀的感觉。如果可能,我打算再次看看这部纪录片,从头到尾。

【第5句】:如何评价BBC纪录片《56up》/人生七年

我并不十分关注阶级对人生的影响。因为越到后期越会发现,即使同一阶层的人,他们的发展也因各自的选择差异很大。而这种看似不可跨越的阶级障碍,其实也可以通过一些途径改变,例如学习。

所以不谈阶级,我觉得让我感触非常深的一点是,人生无常,永远不要失去希望。即使觉得生活很无聊,很痛苦,也不应该停止努力。尼尔是一个例子,但是我更想说的是Peter。

看了28up之后,觉得他性格上是很消沉的人,对生活对爱人对工作都没有热情。我当时想,完了,那么阳光的小伙子变成这副样子,这样未来还有甚么值得期待的呢?后期Peter因为言论受到抨击选择退出,一直到56up才重新出现。在没有Peter出现的几集,我越来越肯定,即使7岁不能看老,21岁28岁也是可以的。那时人的价值观人生观接近成熟,28up的标题就叫做成型的人生。所以,在没有Peter和查尔斯的那些集,我会猜想他们那些阶段应有的样子。当然,查尔斯再也没出现过,只能来谈Peter。我想象中Peter就是按部就班地做教师的工作,和完全没有共同爱好的妻子一起生活,生养孩子,一直消沉到老(因为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可是,当真正看到他56岁样子的时候,我觉得自己才是最消极的人。而Peter活得很好,超出想象的那种好。怎么说呢,56up中的每一个人,似乎都老成了应有的样子,你会在他们身上看到生活的痕迹。但是Peter不一样,他弹着吉他开口唱歌的时候,完全不是56岁的那种感觉。应该是一种少年感吧。所以我会惊讶,原来热爱一样事物的人,会有完全不同的精神状态。

所以Peter让我感触最深,即使28岁时,生活一切都不如意,可是还能记得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并在某一刻下定决心来改变生活,那么也不会晚。

之所以不说尼尔,是因为我不认为尼尔的转变是由自己推进的。而且,自始至终,他也只是在做自己能做的事,而不是自己希望做的事。所以,我仍旧为尼尔悲哀。

诶,不说了,在没有找到人生目标之前,我还是去背单词,看专业书吧。

25155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