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倾诉林顶尖文案网!

[学子论文]沂蒙红色文化在新媒体中的传播势

网络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摘要】新媒体传播沂蒙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提供了全新的工具和技术手段,它凭借传播过程双向性、媒体资源丰富化、信息传播全球化等优势,给了沂蒙红色文化一个更加广阔的传播空间。作为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的传播对提高临沂大学的知名度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媒体传播时代的大背景下,原本存在的靠人际传播为主要传播方式的沂蒙红色文化被加以包装和转换成为一种新的传播模式,即新媒体传播。本文主要以沂蒙红色乐舞剧三部曲为例,就现存的沂蒙红色文化在新媒体中的传播势态进行简要分析。

【关键词】红色文化;新媒体;沂蒙;传播

新媒体变革了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和文化生产方式,而这种技术变迁导致的文化变迁成为使新媒体变成当下传播引导文化不可忽视的强大驱动力。蒙山高,沂水长,沂蒙山区好地方,沂蒙山区特指以山东省临沂市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在这里,产生了沂蒙地区独有的文化——沂蒙红色文化,这种文化在历史的积淀当中彰显着独有的魅力。临沂大学作为一所红色老区中的大学,本着感恩的心态,积极传播和弘扬沂蒙红色文化,并采取了一系列先进的措施,扩大沂蒙红色文化的传播范围,增强沂蒙红色文化在各个地区的影响力。

一、沂蒙红色文化的早期传播模式

沂蒙山,一片神圣的土地,一片红色的沃土。沂蒙红色文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能流传至今离不开当地人们的的早期传播模式——人际传播。人际传播出现传播的早期发展阶段,多是口语传播。作为音声符号的口语受一定条件的制约,一是口语是靠人体的发声功能传递信息的,由于人体的能量的限制,口语只能在很近的距离内传递和交流,传播范围小,速度慢。二是口语使用的音声符号是一种转瞬即逝的事物,记录性较差,口语信息的保存和积累只能依赖于人类大脑的记忆力。这种人际传播受到空间和时间的巨大限制。老区人民通过这种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口语传播,用这种口耳相传的早期传播方法,把珍贵的红色文化流传下来。沂蒙革命老区人民在战争年代形成的“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的沂蒙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红色文化遗产,体现在革命战争年代涌现的英雄人物、英雄事迹纪念地以及红色歌曲,红色文学、红色影视等文艺作品及其题材等诸多方面。饱经战火洗礼的沂蒙人民,用不畏强暴、奋起抗争的血肉之躯践行了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在这种社会关系之下,沂蒙红色文化作为一种“社会信息”在传者与受者之间双向沟通和交流,传受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影响,协同操作,共同完成信息的沟通和传播。这种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是人民获知沂蒙红色文化的有效手段,沂蒙红色文化中蕴含的精神,也鼓舞着一代游一代的老区人民。

二、大众传播时代下的沂蒙红色文化

相比较传统媒体缺乏反馈的传播机制,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显著特征就是它的互动性,它真正实现了受众从被动的信息接受者转化为主动的的信息传播者的演变。在大众传播时代下,传播的“权力”不只是掌握在少数人和少数媒介机构的手中,每一个受众都有自行选择任一媒介进行大众传播的权力,这也是从“传者本位”到“受者本位”的转变。同时新闻源的获取不再变得匮乏而神秘,公民新闻开始出现在各大媒介平台上,成为了新闻报道中不可忽视的力量。新媒体的互动性为沂蒙红色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条件,增强了人们参与信息传播的主动性和参与感,也有利于人们在文化交流和互动中增强文化的认同感。

随着基于数字技术的因特网的高速发展,新媒体在当今世界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交互式传播模式”也在网络传播的潮流中兴起和壮大,这使得“点”对“点”以及“多点互动”的人际传播模式得到创新,可以站在新媒体平台上进行高速复制与传播。“交互式传播模式”同时具有大众传播模式在速度上的优势和人际传播模式的灵活性,以此达到更加高效的传播效果。大众传播时代媒介的多样化和以微博、微信等为代表的“微传播”的迅速发展满足了受众的个性化需求,避免了信息的同质化传播,更多的民俗文化通过微信、微博、网站推送等形式实现“多点互动”,获得信息反馈,在文化传播上取得良好效果。

大型民族交响乐《沂蒙畅想》是临沂大学红色育人工程“三三三六”工程中“三进”项目之一,旨在传承创新红色文化,培养大学生的沂蒙精神特质,提升学生专业素养,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大型民族交响乐《沂蒙畅想》以民族管弦乐为主体,融独唱、合唱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全曲由《沂蒙小调》、《沂蒙颂歌》、《沂蒙畅想》三个乐章组成。以《沂蒙山小调》、《愿亲人早日养好伤》、《谁不说俺家乡好》等多首沂蒙红色歌曲为素材进行编创。乐章之间既有对比,又有主线贯穿,构成一部完整的机体,分别从不同的侧面,热情讴歌了伟大的“沂蒙精神”。

《沂蒙畅想》由80名乐手和200余名合唱队员组成,综合运用声、光、电、等多种手段以及动画制作、电脑激光灯现代科技”,为受众呈现出视觉与听觉的双重盛宴。在演唱期间,《沂蒙畅想》利用LED大屏幕这一新媒体的生力军,发挥其画面面积大、视觉效果震撼、充分吸引受众眼球的优势,取得了很好的反响,成功吸引了光明日报、临沂大众网、琅琊新闻网等众多媒体进行报道。不仅如此,《沂蒙畅想》迈出国门,走向韩国。富有民族传统色彩的乐器与沂蒙文化的艺术融合,让韩国青年进距离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精彩。

《沂蒙印象》共分“山高水长”、“蒙山脊梁”、“沂水胸怀”、“沂蒙放歌”四个章节,综合运用声、光、电、水、景、人、服等各种科技和艺术手段,用歌曲与舞蹈的形式,全新演绎了沂蒙红色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沂蒙精神的伟大内涵。《沂蒙印象》不仅被临沂大众网、琅琊网等媒体报道,获得老区人民的一致好评,而且成功在泉城济南演出,借助山东广播电视台进行传播,获得广泛赞誉。《沂蒙印象》用先进的新媒体技术,通过对沂蒙红色文化传承创新,使受众在观看演出的过程中身临其境,感悟当时当事,获得主观感受,“美轮美奂的精彩场景、扣人心弦的舞蹈表现、气势磅礴的音乐效果、情真意切的演员表演”,沂蒙红色文化在新媒体中以新的生命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

大型情景剧《沂蒙情深》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以散点式的戏剧结构手法和现代新潮的情景剧模式,通过亲历者的深情讲述,诠释了临沂大学红色黄埔的厚重积淀和深刻内涵。全剧以临沂大学前身,滨海建国学院的发展历程为线索,将“让房、汇演、送亲、庄户学、“突围”等戏剧故事的合理架构,艺术地展示了以韩秀秀一家为代表的沂蒙乡亲对党对革命情深似海大爱至诚的博大胸襟;深刻的揭示了以刘东生、苏静、邱教员等为代表的滨海建国学院师生与沂蒙人民心心相印、血肉相连的鱼水之情。

沂蒙情深这一大型情景剧,借助现代化的传播手段,使受众了解了临沂大学与老区人民血浓于水的深厚感情。LED显示屏是一种通过控制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的显示方式,靠灯的亮灭来显示字符,用来显示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行情、视频、录像信号等各种信息的显示屏幕。《沂蒙情深》借助LDE屏这一传播媒介,形象地把革命年代的故事背景展现在受众面前,使舞台效果极具震撼力。

新媒介是就介质形态而言的是区别于传统媒介形态的网站、手机及其他新型媒介形态。新媒介不仅是传播手段上发生了质的变化,采用了数字化网络化的技术,更重要的是他的传播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沂蒙红色文化被众多媒体报道,被发布在微博上,与受众进行即时的互动,传播过程的双向性改善了受众的被动地位,增加了传受双方的互动性。在信息获取方式上,受众也不再是被动的阅听者,而是主动的搜索者,任何一个网民在自媒体上发布一个消息,都有可能获得与受众之间的交流。新媒体为人们进行信息的收集、处理和传输提供了空前的便利的条件,提高了传播的质量和效率。沂蒙红色文化在新媒体的传播下,将得以进一步传播和弘扬,其影响力不仅能存在于临沂大学,沂蒙老区,中华民族,更能走向世界,被世界认知。

三、全媒体时代,正确把握机遇,迎接挑战

全媒体时代,沂蒙红色文化获得了更大的时空自由,在超时空的领域中,为不同社群的人民认同和接受。 为了实现红色文化长久而有效的传播,我们必须从根本的传播过程分析红色文化的传播困境并根据新媒介的主要特征找出红色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著名的从传播学家拉斯韦尔提出的传播过程“5W模式”是信息传收过程的经典模式,任何信息的传播都离不开这一模式。他认为信息的传播由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媒介、受众、和反馈构成,一个传播过程的形成是以传播者和受众者进行了信息交流为基础的,传播者渴望通过信息的传递对受众造成一定的影响是每个传播过程都伴随着的目的,然而受众行为的改变和态度的转变取决与其自身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以及“舆论领袖”等多方面的共同影响。

在红色文化的传播过程中,媒介传播自身的局限性及媒介商业化等趋势也给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是大众传播对红色文化的保留大于传承,现代传媒以虚幻的民俗替代现实民俗行为,甚至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部分以非物质的形式存在的红色文化难以完整保存全部信息。二是大众媒介在传播流程中往往喜欢扮演“把关人”角色,就会表现出强烈的选择性倾向,甚至会出现转换、移植、膨化、过滤等方式片面或歪曲报道红色文化事象,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媒介霸权”的产生。而实际上这些“把关人”进行的一些文化传播和新闻媒介的红色宣传并没有形成社会化的文化认同感,反而造成了受众的冷漠和抵触心理。

成功应对挑战的最好方法是把握机遇。在“媒介融合”的文化大背景下,我们应尽全力在保留沂蒙红色文化的“原汁原味”的同时,也应注重对其进行创新。文化不仅是一种传统精神,更是一种现代意识。它一方面客观地再现了了不同历史时期沂蒙文化的民俗生活和文化形式,另一方面它又和人们的现实生活休戚相关、紧密交织,并且经常由人们根据自己当下的需要和目的而被重新塑造和改变,处于不断变迁和重构的动态过程之中。红色文化传播应该积极运用新媒介的传播特征,实现多种传播媒介的整合式传播,丰富红色文化的传播内涵,促进红色文化的互动性传播,让红色文化真正的被大众所认同。另一方面,我们应实现红色文化传播的系统性和有序性,保障红色文化在网络媒体中的有利传播,这不仅有利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也可以对网络文明的健康运行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由上而论,沂蒙红色文化在由人际传播的早期传播模式到基于网络平台的现代传播模式的传播方式转变中,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沂蒙红色乐舞剧三部曲巧妙利用了新媒体在传播过程中的优势,借助新媒体中声、光、电等多种现代科技使红色文化以全新的形态被更好的保存下来并进行广泛传播。全新的传播模式给红色文化赋予了新的更全面的内涵,使人们了解、懂得、喜爱上红色文化。当然,沂蒙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也在机遇与挑战中并存,只有在红色文化早期以人际传播为主的传播模式上进行创新性传播,才能更好地让沂蒙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形成沂蒙地区的意义共享和全民传播的社会效果,沂蒙地区的文化才能在民族复兴的宏大格局中发挥更大效用,承担更强大的文化使命。(作者系:临沂大学传媒学院)

主要参考文献:

①杨中举,戴俊潭:《新编传播学教程》[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1年10月第一版

②丁凤云:《沂蒙红色文化与沂蒙精神》[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2年10月第一版

69448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