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倾诉林顶尖文案网!

抖音流行的谚语俗语的文案

雕龙文库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第1句】:【拿着银碗讨饭吃】(惯)比喻自己有极好的条件不知利用,却伸手乞求别人施舍。 也作“捧着金碗讨饭吃”。

【第2句】:【走漏风声】见“露风声”。

【第3句】:【虎无伤人意,人有伤虎心】(谚)老虎本没有伤害人的打算,但人却有伤害老虎的心意。比喻人与人相处要有警惕,你对他一片善心,他却可能暗里算计你。

【第4句】:【蛤蟆上樱桃树,既想攀高枝又想高口味】 释义:讥讽人欲望高,想得美,但实现不了。 例句:“嘿嘿,是笑我们厂蛤蟆上樱桃树,既想攀高枝又想高口味哪……”史文远听了,连连摇头:“这种歪言邪语何足挂齿!谁爱嚼舌头就让他去嚼吧。咱们走咱们的路。”

【第5句】:【人离原地活,树离原地死】(谚)指人离开原地,走出困境,外出闯荡,就能把生活的路拓宽。 也作人挪活,树挪死。挪:挪动,离开原地。 树挪死,人挪活。

【第6句】:【拍胸脯】(惯)比喻为某人或某事担保,下保证。也比喻反思自己做得如何。 也作拍胸口窝。 拍胸膛。 拍胸口。

【第7句】:【能人背后有能人】(谚)能人:才能出众、技艺超群的人。指能人之上,还有更了不起的能人。诫人不可自满。 也作能人之上有能人。 能人之外有能人。 能人背后有能人,好汉背后有好汉。

【第8句】:【爷】“爷”是对祖父的称呼。也有方言指的是父亲。那么,一开始“爷”指的就是祖父吗? 最初,“爷”并非指祖父,而是指父亲,至今还有如此用法的影子。如现在“爷娘”连用,便是指“父母”,现在称“爷俩”,便是指父子。 古代,“爷”字写为“爺”。据查,出于南朝萧齐的《玉篇》最早收录此字,并解释说:“古俗称‘父’为‘筇’。”看来,“爷(筇)”字大约是南北朝时期的产物。不过,这个字不是凭空产生的。梁章钜《称谓录》云:“古人称父为耶,只用耶字,不用爺字。”《汉语大字典》则认为,“耶”和“筇”是一对古今字,“爺”是后起的字形。“耶”字主要用为语气词,但同时代指父亲。东晋王羲之《告姜帖》云:“汝母子佳力?力不一一。耶告。”大约出于北魏的《木兰诗》云:“军书十二卷,卷卷有耶名。阿耶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正是基于这种用法,人们用形声方法造字,由“耶”造出“筇”字,用来代指父亲。 不过,此后“耶”字仍在不时使用。如杜甫《北征》诗云:“见耶北面啼,垢腻脚不袜。”大约是在宋元明清,“爺”字逐渐取代“耶”字,其意义也有所变化。明代沈榜《宛署杂记·民风二》云:“祖日爺。”由此可见,至迟在明代“筇”字开始用来称呼祖父,直系亲属之间用字称呼清晰确定。

【第9句】:【擀面杖吹火——不通气儿】(歇)擀面杖:擀面用的木棍儿,没有通气孔,无法用来吹火。本指空气不流通,转喻不通达事理。

【第10句】:【成事在天,谋事在人】见“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第11句】:【猫养的狗不亲】 释义:谁生的孩子谁喜欢。 例句:她一点也不害羞地说:“……猫养的狗不亲!我坐娘家就要引我们铁蛋,他虽说九岁,生日迟,和八岁一样。……”

【第12句】:【人勤地不懒】(谚)指在农业生产上,人越是勤苦,地越能丰收。 也作人勤地不懒,粮多望客来。 人勤地有恩,黄土变成金。

【第13句】:【放着河水不洗船】(惯)比喻放着有利条件却不知利用。

【第14句】:【惟恐天下不乱】(惯)惟恐:只怕。指居心叵测的人只怕人间太平,一心想制造事端和混乱,无事生非。

【第15句】:【萝卜雕宝盒——不是个材料】(歇)指不是做某事的合适人才。|

【第16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释义:道:道行指僧道修行的功夫。魔:“魔罗”的简称,指破坏修行的恶魔。原是告诫修行的人警惕外界诱惑的一种说法。后用来比喻一种力量超过另一种力量。 例句:哼,你别臭美!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那手法到底骗不过咱们丁主任的眼睛。

【第17句】:【真神面前烧假香】(惯)比喻在正人君子或行家面前说假话。

【第18句】:【慈悲胜念千声佛,作恶空烧万炷香】(谚)慈悲:为人慈善、富于同情心。只要心怀慈悲,远胜过成天念佛;如果为非作恶,烧香再多也枉然。指为人贵在行为端正,心地善良,而不在于念佛勤,烧香多。

【第19句】:【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谚)熊:窝囊,无能。当兵的无能,只是一个人,影响不大;将领无能,就会影响全军的战斗力。指军队战斗力的强弱,将领的指挥是关键。也泛指凡是领头人无能,事业就非破败不可。

【第20句】:【倒插门】(惯)比喻男子到女方家里结婚落户。 也作“倒踏门”。

【第21句】:【拧成一股绳】(惯)比喻众人齐心协力,劲儿往一处使。

【第22句】:【破茧出俊蛾】(谚)不起眼的茧壳里能生出惹人喜爱的蛾。比喻穷苦人家或丑陋的妇女,往往能生养出俊秀的子女。

【第23句】:【贞洁女子街上走,板壁缝里出妖精】(谚)大街上行走的往往是贞洁女性,寻欢偷情的女性往往守在屋里不露面。指女性是否贞洁,并不在于是否在公众场合露脸。

【第24句】:【鸡啄鸡食袋,狗咬狗骨头】 释义:鸡食袋:鸡嗦子,即鸡的嗦囊,鸡的消化器官的一部分,在食道的下部,像个袋子,用来储存食物。比喻自己人互相倾轧,自相残害。 例句:他有什么事对不起你?我这做娘的有什么事对不起你?只有我屋的人淘气,鸡啄鸡食袋,狗咬狗骨头。又不是吃饭的人多了,咸的、辣的分不匀!

【第25句】:【自家掘坑自家埋】(惯)比喻自作自受,自讨苦吃。 也作自己掘井自己跳。 自个儿挖坑埋自己。

【第26句】:【长考出臭棋】(谚)长考:过长时间的思考。指下棋时,棋手思考过度就会陷于犹豫不决,出现败棋。 也比喻做事思虑过多容易坏事。

【第27句】:【抬的高,跌的重】见“捧得高,跌得重”。

【第28句】:【龙生九子不成龙】(谚)一龙所生的九条小龙,形状、性格都不像母龙的原样。比喻同一母亲所生的子女,志趣性情迥然不同。 也作龙生九种,九种各别。 龙生九子,各不相同。

【第29句】:【搭在弦上的箭——一触即发】(歇)本指一触动箭就发射出去,转喻事态发展到非常紧张的地步,马上就会发生严重的事情。

【第30句】:【狮子镇邪】我国盛产老虎,不产狮子,而被称为百兽之王的老虎没有被尊为镇邪之兽,反而由狮子来担当,这是为什么呢?这与狮子的传人和宗教传人有关。 首先,狮子作为物种传人中国的最早记载出自《后汉书》,提到在汉章帝章和元年(公元85年),安息国王遣使进献狮子以及符拔等奇异猛兽。伴随着中外交往的日益频繁,更多的狮子被使节们带到中国来。魏晋南北朝也有几次西域国家进献狮子的事例,不过仍旧为数尚少。到了唐代,中国古代史上这个最为发达的对外交往时代,狮子才频繁传人中国。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人开始熟悉狮子,并撰写诗词歌赋来描写这种来自草原的百兽之王。当时,人们以能一睹雄狮风采为骄傲。 其次,异域宗教的传播大大丰富了中国狮子文化。特别是佛教的传人,与狮子的传人几乎是同时。西域多种宗教与狮子有关密切的关联。佛教以狮子吼来形容佛祖佛法的威严,用狮子来充当菩萨罗汉的坐骑;波斯古代宗教则以狮子为护法神兽,身带双翼守护着神坛或殿堂。这些内涵通过宗教传播影响了中国的民间信仰和生活习俗。借助传人中国的佛教,尤其是祆教、摩尼教等,狮子开始在中国承担起护法镇邪的重任,在中国人眼里,狮子成为威严尊贵的象征。从此在皇家陵阙、权贵门前,纷纷树立起一对对门狮;在宫廷舞台盛大庆典上,不断上演气势磅礴的“五方狮子舞”。甚至民间也以狮子为吉祥物,用来驱邪,房顶、墙头放有石狮子,门洞的门墩也雕刻成石狮子,用来镇宅。

【第31句】:【不知马王爷长几只眼】(惯)马王爷:迷信称掌管马房的神,长有三只眼。指愚人不知道马王爷有三只眼。比喻人没有受到应有的教训,就不知道对方的厉害。 也作“不知道马王爷三只眼”。

【第32句】:【阎王好做,小鬼难当】(谚)指当个阎王发号施令容易,当个小鬼跑腿应差却十分难。比喻上司头目好当,下级办事人员难做。

【第33句】:【不会做饭的看锅,会做饭的看火】(谚)火:火候。指生手做饭,只看锅里;行家做饭,只看火候。 比喻会办事的人,总是掌握时机,不让时机错过。

【第34句】:【吃不了兜着走】(惯)指一旦出了事,要承担全部后果。 也作吃不了包着走。 吃不了兜着跑。 吃不了兜着。

【第35句】:【明月不常圆,好花容易落】(谚)落:凋谢。比喻美好的景象往往保持不了多久,称心如意的事情往往为时很短。

【第36句】:【吃酒不吃菜,必定醉得快】(谚)只喝酒不吃菜肴就容易醉倒。

【第37句】:【砍倒树摸雀崽儿——照稳当里办】(歇)雀崽儿:刚出生的麻雀。 指办事求稳。

【第38句】:【空棺材出丧——木中无人】(歇)木:棺木,谐“目”。指人自高自大,看不起别人。常含责骂意。

【第39句】:【人家偷驴他拔橛儿】(惯)橛儿:拴驴的桩子。别人偷走了驴,他去拔桩,结果被抓住。比喻别人得了好处,他去代人受过或承担责任。 也作人家偷牛,叫他拔桩。 人家偷牛,你拔橛子。 人家偷驴,你拔橛儿。

【第40句】:【天生的一对,地造的一双】(惯)形容男女双方品貌相当,十分般配。 也作天生一对,地产一双。 天生一对,地成一双。

【第41句】:【家懒外头勤】 释义:在外边勤劳,在家里什么都不管。 例句:玉生是个“家懒外头勤”,每天试验这个,发明那个,又当着个民兵班长,每逢收夏、收秋、过年、过节就在外边住宿,根本不是管家的人。

【第42句】:【客随主便】(谚)指客人要听从主人的安排,尊重主人的意愿。 也作客听主便。 客听主安排。

【第43句】:【阴阳不可信,信了一肚闷】(谚)阴阳:算命、占卜、星相等迷信活动。指占卜、算命等迷信不可相信,信了令人气闷不舒、心绪难宁。

【第44句】:【半夜明灯天晓月】(惯)半夜的明灯,油将耗尽;天边的明月,拂晓时会隐去。形容事物存在时间短暂,消失很快。

【第45句】:【三媒六证】旧时男女订婚,往往不止一个媒人作证,还要有婚书、彩礼等物证,所以叫“三媒六证”。 “三媒六证”源自一个民间故事。相传,有三个非常聪明而心肠又极好的皮匠,他们遇到一位家境贫寒但有才学的小伙子,名叫新郎。皮匠们想试试新郎的才学。一个说,请你给做一个太阳大的馍;一个说,请你装像海洋大的一缸油;一个说,请你织像路一样长的一匹布。聪明的新郎不慌不忙地说:“请把太阳摘下来,我好比着做馍;请把海水称一下看看有多少斤,我好装油;请把路的尺码量出来,再来量布”。结果,三个皮匠非但没有难住新郎,反倒被新郎难住了。轮到新郎向皮匠提问了,新郎说:“我只想要‘六证…。 “六证”是什么,三个皮匠谁也不知道,就走乡串户访问了许多人,还是没搞明白。一天,他们遇到了一位在溪旁洗衣服的妙龄少女,忍不住问道:“请问姑娘叫什么名字,能帮个忙吗?”少女笑道:“我叫新娘,有事就说吧!”听说要问“六证”,姑娘就从家里取来一个升、一把剪、一把尺、一面镜子、一杆秤、一个算盘,说:“要知粮有多少,以升为证;衣服裁得好坏,以剪子为证;布有多少,以尺为证;容貌如何,以镜为证;东西的重量,以秤为证;账目是否清,以算盘为证。这就是‘六证”’。皮匠找到了“六证”,新郎知道天下还有更聪明的人,非常倾慕新娘的才学,就请皮匠做媒说亲。新娘也很愿意,但有一个条件,就是必须在三天之内盖一幢“不用门来不用窗,无柱无瓦又无梁,上上下下不沾木,天生地长石头墙”的房子,想难为新郎一下。结果,聪明的新郎就上山找了一处“洞外百花飘香,洞内冬暖夏凉,方向坐北朝南,气候避风朝阳”的岩洞作新房。新娘很满意,他们幸福地成了伉俪。于是,人们就把新婚夫妇称作新郎、新娘,把三个皮匠叫做“三媒”,把新房叫洞房。举行婚礼时,桌子上要摆设尺、剪、升、镜、秤、算盘,称为“六证”。“三媒六证”遂成一种婚俗。

【第46句】:【穿不穷,吃不穷,计算不到定受穷】见“吃不穷,穿不穷,打算不到死受穷”。

【第47句】:【宁跟明白人打一架,不跟糊涂人说句话】(谚)和明白人打架,有理总能说清;和糊涂人纠缠,永远分不清是非。指要尽量避开和不明事理的人打交道。

【第48句】:【手比脚丫子还笨】(惯)形容人的手非常笨拙,干不了细活。 也作“手都比脚丫子笨”。

【第49句】:【一竿子插到底】(惯)比喻把事情彻底做好或负责到底。 也作“一竿子扎到底”。

【第50句】:【八竿子打不着】(惯)形容二者没有关系或关系十分疏远。

【第51句】:【女大不中留】(谚)指女儿长大了就应该出嫁,不可久留娘家。 也作女大不中留,留下结冤仇。 女大留不得,留下惹是非。

【第52句】:【放响炮】(惯)比喻明确地作出某种承诺。

【第53句】:【士别三日,刮目相待】(谚)刮目相待:拭亮眼睛,重新审视,重新评价。读书人三天不见,就要另眼看待。指读书人进步快,变化大,不可等闲视之。 也作“士三日不见,当刮目相待”。

【第54句】:【未穷先穷不穷,未富先富不富】(谚)家业将穷时,赶紧作过穷日子的打算,便不至于穷倒;家业未富时,就按富家的排场过活,肯定富不起来。指早作穷打算不受穷,早作富打算必不富。

【第55句】:【三人同行小的苦】(谚)几个人同行上路,年轻辈分小的,理应多承担些服务性劳动。指在群体活动中,年轻人要有吃苦多劳的自觉性。 也作“三人出外小的苦”。

【第56句】:【四两棉花——别弹了】(歇)只有四两棉花,不值得弹。弹:谐“谈”。指事情不好说,别提了。

【第57句】:【小财不去,大财不来】(谚)舍不得投入少量的钱财,就没有大量钱财的到手。指要想有大的收获,必须先付出一定的代价。 也作小财不出,大财不进。 小钱不出,大钱不入。

【第58句】:【娇养不如历艰】(谚)历艰:经历艰难困苦。指对孩子娇生惯养,比不上让他们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中接受磨炼为好。

【第59句】:【猫狗识温存】 释义:猫狗知道主人对它的好意。意谓人应有良心。 例句:“再大的牲口,总是个牲口,怕什么?猫够还识温存,别说是—匹大马了。”

【第60句】:【孩儿不嫌娘丑】见“儿不嫌母丑”。

【第61句】:树老根子深,人老骨头硬。

【第62句】:【簸箕大的天,没见过几个】(惯)讽刺人没见过大世面。

【第63句】:【一根木头做不成梁,一块砖头砌不成墙】(谚)比喻要想成事,得靠众人,不能单枪匹马。

【第64句】:【乌龟进了瓮】(惯)比喻陷入绝境。

【第65句】:【栽跟头】(惯)走路摔倒。比喻受到挫折或犯了错误。 也作跌跟头。 摔跟头。

【第66句】:【砍不倒大树,弄不多柴禾】 释义:比喻做事不花大气力,不能获得更多的成果。 例句:他们见姚士杰和郭世富两家大户都叫不到会场,只靠每年往出周借几斗粮的小庄稼户儿,去做什么呢?砍不倒大树,弄不多柴禾!细枝碎草,抵得什么?

【第67句】:【娃子不哭奶不胀】(谚)小孩子不哭着要吃奶,妈妈的奶就不发胀,想不起来喂奶。比喻没有外界的刺激与干扰,自身乐得清静。

【第68句】:学戏不懂意,等于活烂泥。

【第69句】:【风吹墙头草——东吹西倒,西吹东倒】见“房上的草——哪边刮风哪边倒”。

【第70句】:【杂症好医,吏病难治】(谚)指人体的疾病容易医治,官吏腐败的弊病难以革除。

【第71句】:【你有牢笼计,我有攀墙梯】 释义:比喻总有比对方更高明的办法对付对方。 例句:他有关门计,我有跳墙法。你有牢笼计,我有攀墙梯。我给他耍了个“釜底抽薪”的手腕,晚上钻进他们生活区,直接找到在这个岗位上工作的老工人家里去了解。

【第72句】:【表面上仁义道德,骨子里男盗女娼】见“满口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

【第73句】:【茶是茶,饭是饭】(惯)形容饮食很讲究,达到了一定的标准。

【第74句】:【幡杆灯笼——照远不照近】(歇)幡(fan):一种垂直悬挂的窄长旗子。本指照射远处,不照射近处;转指照顾关系疏远的人,不照顾关系亲近的人。

【第75句】:【君子报仇,直待三年;小人报仇,只在眼前】(谚)指君子报仇要深思熟虑等待时机,小人报仇往往会操之过急。

【第76句】:【一棵树成不了森林,一滴水成不了大海】 释义:比喻一个人力量单薄,办不成大事情。 例句:韦步平抬头,瞅他片刻才说:“一棵树成不了森林,一滴水成不了大海,一个入成不了队伍,要干还得联合更多的弟兄才行。”

【第77句】:会走走不过影,会文案不过理。

【第78句】:【家看女,村看男,露贫显富是孩子的脸】(谚)指家庭是否和睦、兴旺,从女人身上可以看出;村庄是否有生气,从男人的精神面貌上可以看出;家道是贫是富,从孩子的面颜上可以看出。

【第79句】:【杀人不过头点地】(谚)即使被杀死,也不过是脑袋滚在地上罢了。 指充其量不过是个死,没有什么了不起。

【第80句】:【三十年前人寻病,三十年后病寻人】(谚)指人的前半辈子不知爱护身体,一味恃强蛮干而种下病根;后半辈子体质开始衰弱,原来潜伏的疾病就都逐渐出现。

【第81句】:【拉硬弓】(惯)l比喻态度强硬,不肯服软、认输。2比喻能担当重任。

【第82句】:【哑子做梦——说不得】(歇)指无法说或不能说。

【第83句】:【不食人间烟火】此俗语原意指人有道气或仙气。比喻那些自命清高、超凡脱俗之人,实则脱离群众,与尘世格格不入的人,含贬义;也可以用以比喻诗文的格调超尘绝俗,含褒义。 此典出自《宋史·赵自然传》:“大中祥符中,又有郑荣者,本禁军,戍壁州还,夜遇神人谓曰:‘汝有道气,勿火食。’因授以医术救人。七年,赐名自清,度为道士,居上清官。” 赵自然,原名叫王九。十三岁时得了重病,父亲把他带到青华观,许愿让他做道士。后来,王九梦见一个身材魁伟、鬓发斑白的人,自称姓阴,把自己带到高山上,对他说:“你有道气,我教给你不吃五谷的方法。”于是那人拿出青青的柏树枝给他吃。王九醒来后,果然就不再吃五谷,神清气爽,每当闻到煮熟的饭食就恶心呕吐,他只吃生果,饮清泉。听说了这件事,宋太宗召见了他,亲自问候,赐予道士服,并替他改名为赵自然。

【第84句】:【戴大帽子】(惯)比喻夸大别人的错误,给人加上不实的罪名。

【第85句】:宁伸扶人手,莫开陷人口.

【第86句】:【国难显忠臣】(谚)指国家到了危难之际,才能显出谁是真正的忠臣。 也作国难见忠臣。 国乱显忠臣。

【第87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惯)比喻做事时断时续,不能持久。 也作“三日打鱼,两日晒网”。

【第88句】:【戴屎盆】(惯)比喻担坏名声。

【第89句】:【不怕人穷,就怕志短】 释义:只要有理想,有志气,就能改变穷困状况。 例句:“常言说:‘不怕人穷,就怕志短,’咱们是穷队,可是我们看到他和长水几个没明没夜往前领着干,心里总觉得有个依靠。”

【第90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谚)鼾睡:呼呼大睡。在自己的卧床旁边,哪容得别人呼呼大睡。比喻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不容许有异己的力量存在。 也作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 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

【第91句】:【要宜麦,见三白】(谚)三白:三场好雪。要想麦子丰收,最好是腊月里能连下三场好雪。指冬雪是麦子丰收的保证条件。

【第92句】:【女愁哭,男愁唱】见“男愁唱,女愁哭”。

【第93句】:【生不见人,死不见尸】(惯)指人下落不明,不知生死。

【第94句】:【胡姑姑假姨姨】(惯)指胡乱认的,不是正经的亲戚。

【第95句】:【罗汉请观音——客少主人多】(歇)罗汉:佛教称断绝了一切嗜欲、解脱了烦恼,应受人供奉的尊者,我国寺庙中供奉的有十六尊、十八尊、五百尊、八百尊之分。观音:南海观世音菩萨。指主体比客体还多。

【第96句】:【小心没大差】(谚)指做事小心谨慎,纵然出现失误,也不会有大的差错。 也作小心无大错。 小心不为过。

【第97句】:【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谚)樵:木柴。籴(df):买入(谷物)。 古时交通不便,商人不从百里之外贩木柴,不从千里之外贩粮食。指不长途贩运无利可图的粗重货物。

【第98句】:【人心隔肚皮】(谚)人的心隔着一层肚皮,谁也看不到、摸不准是在谋算着什么。指人心最难猜测,更不要说认得清、识得真了。 也作人心隔肚皮,里外不相觑。 人心隔肚皮,做事两不知。 人心隔肚皮,对面两不知。

【第99句】:【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惯)形容诸事顺遂。也形容人本领大,具有控制局势的能力。

183256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分享